第422章 大擺宴席(第1/3 頁)
實際上這也不怪這些武將們,要怪就只能怪那些蠻夷太拉跨,五十萬大軍都能被擊敗。
就算是頭豬就算打不贏,雙方僵持也不可能敗的那麼慘啊。
要是雙方僵持,那才是對文官們最有利的。
到時候武將就算有功勞,功勞也不可能那麼大,他們依舊能在朝堂上佔據主動,上風,而不像是現在。
武將們擊敗那四國聯軍五十萬大軍就算了,現在更是攻下了吐谷渾,將吐谷渾納入了大唐的半途,現在則更名為西洲道,大唐等於多了一道。
這算是不世之功,滅國之功,開疆擴土之功啊。
看著威風凜凜走入大殿的李靖等人,李世民也是倍感欣慰,不過沒看到羅豪那小子,心裡多多少少有些失落的。
這一次大戰能夠獲勝,只有少數幾人知曉怎麼回事。
若非羅豪研製出的那什麼手雷,如何能從後偷襲四國聯軍,導致四國聯軍大軍混亂,最終被李靖抓住時機衝散他們,獲得勝利?
若非羅豪在吐谷渾大軍背後進行偷襲,同樣造成了吐谷渾騎兵的混亂,李靖如何能滅掉五萬騎兵,俘虜五萬吐谷渾人?
羅豪更是率領大軍滅掉了吐谷渾王庭,雖說沒抓住吐谷渾王,但他也絕對是頭功。
兩次大戰都是頭功,雖封了羅豪侯爵,封了羅豪西洲道大都督,但李世民覺得還是輕了。
但這已經是那些朝臣們最大的妥協了,再重一些的封賞,他們絕對不會同意,且對羅豪也不好,對他同樣不好。
羅豪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功勞,以羅豪的聰明勁,以後絕對還會立下功勞,到時候該如何封賞羅豪?
這話是房玄齡說的,李世民深以為然,真要是封的太重,位置太高,難免羅豪不會飄飄然,失去了本心,失去了動力,畢竟羅豪還年輕。
到時候做出什麼不好的事,該如何是好,還不如現在壓一壓,讓其不至於太過膨脹,對他,對李世民都好。
當然,封羅豪侯爵,在其他人眼中已經是太重了,可這已經是李世民的底線了,畢竟羅豪已經是伯爵,現在立下這樣的功勞,不封侯爵封什麼?
難道還將羅豪的爵位降低不成,最終糾結的問題就在縣侯還是郡侯,還是李世民一言而決,封了郡侯。
雖然那些五姓七望的官員集體反對,但卻毫無作用,李世民給的理由很簡單,你們要是能立下這樣的功勞,別說侯爵,公爵他都給。
這霸氣的話語一出,那些五姓七望的官員集體失聲,他們反對沒問題,讓他們去立下羅豪這樣的功勞,他們自問這輩子都無法做到。
連他們都無法做到,但羅豪做到了,他們有什麼理由反對?
況且勞資都已經退讓了,只是封了個郡侯,又沒有封公爵,你們激動做什麼?
不就是怕羅豪的勢力大漲,到時候不好對羅豪下手嗎?
朕就要讓把羅豪抬起來,就要讓羅豪站在你們的對立面跟你們鬥,到時候朕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李世民可不傻,有羅豪幫著他吸引五姓七望的火力,他這些日子以來的壓力小了很多。
對此,羅豪知道嗎?羅豪自然知道,但他既然踏入了官場有些事就由不得他了,除非羅豪願意歸隱山林。
可好不容易魂穿來到大唐,不在大唐好好走一遭,而去歸隱山林,那不是白瞎了這次魂穿嗎?
在太監總管高全宣讀了李靖等人封賞的聖旨後,一個個喜笑顏開的拜謝陛下。
今日就是為了給李靖他們慶功的,在宣讀了聖旨後,李世民下旨大擺宴席。
頓時太極宮熱鬧了起來,這一幕已經很久沒有發生了。
之前李世民的內庫都沒多少錢,給自已妃子們的銀錢都很少,想要修繕宮殿都沒錢,又哪來的錢大擺宴席。
可現如今不同了,李世民在羅豪的幫助下,現在可以說是腰包鼓鼓,財大氣粗,別說大擺宴席,就是擺流水席他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看著太極宮內歌舞昇平,武將們載歌載舞好不熱鬧,那些文官們的臉色就極其難看。
這在以前是絕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發生的,李世民也沒有那麼多錢大擺宴席,可現在李世民不但有錢,且是很有錢那種,已經完全不受他們這些文官的掣肘了。
以前李世民想要用錢,內庫沒錢,就得跟文官們低聲下氣的勸說,讓國庫撥款。
而他們就能拿捏李世民,錢可以給,但卻不會全給,更是得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