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第2/2 頁)
什麼話可以問,什麼時候該閉上嘴。陳瑛不瞭解這點,所以,他被請到了詔獄和耿璇作伴。楊鐸比陳瑛聰明之處在於,他更清醒,也更能把握自己的定位。既然是天子手中的刀,就該聽命行事。否則,只有刀斷人亡的下場。這封奏疏會造成何種影響,孟清和早已料到。在上疏之前,孟清和也曾猶豫過,沈瑄不在身邊,更是沒人可以商量。是道衍的告誡,讓他最終下定了決心。既然要搏一把,就不能繼續瞻前顧後。再者說,給天子通個氣,算是提前報備,也是為今後要做的事鋪路。孟十二郎雄心萬丈,大有舉起長刀,揮斥方遒的精神。護衛在側的高福本想提醒一句,前邊的路不太好走,伯爺是否換乘馬車?看著自我陶醉中的孟伯爺,高千戶琢磨半晌,最終選擇了沉默是金。永樂二年七月甲辰,天子下令,兵部職方清吏司重訂北疆各邊鎮衛所輿圖,並令福建泉州市舶司派熟悉海圖之人進京聽用。新科進士及朝中各部,有愛好航海者,或對繪製輿圖有經驗者,可自薦。經吏部勘察,可用者,當即授官。同時,永樂帝正式頒詔,欽天監擇吉日,以內侍監總管太監鄭和為領隊,率海船百二十餘,下東洋各國,宣沐天恩。此令一出,朝廷又是一場地震。下東洋,宣國威,給諸番邦以震懾,這是好事。但是,領隊是太監,副領隊也是太監,武官不論,隨行文官都被安排到打醬油的位置,這說得過去嗎?解縉等人知曉了朝中的訊息,同樣很有意見,無奈出不了翰林院,又有道衍監工,委實無暇上疏稟明天子,只能一邊在心中抽道衍鞋底,一邊翻閱資料,繼續修書。在京的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都給老爹寫信,將天子要派船隊下東洋的情況一一報告。寧王和周王的反應不盡相同,寧王更多考慮此舉的軍事意義,周王卻打著盤算,是不是也能派人跟船,趁機大賺一筆。雖說藩王有封地有俸祿,溫飽之外,進一步豐富物質生活,朱老四的兄弟們就需要自己想辦法,同胞兄弟也是一樣。加重稅收不可行,有兄弟試過,直接被罵得一腦門冷汗。霸佔農田,與民爭利更加不行。皇位上坐的可是朱老四,此舉純屬找罵,說不定還是找打。跟著下東洋的船隊倒買倒賣……咳,同番邦互通一下有無,此舉應該沒有問題。算是打了太祖成法的擦邊球,哪怕被罵一頓,實惠卻能到手。 打定主意,周王當即給天子上表,各種讚揚下東洋的好處,並認為船隊的規模太小,應該增加數量。至於以內官為領隊,武官為主力,文官打醬油,周王也表示支援。和番邦打交道,之乎者也沒多大用處,厚下臉皮,用拳頭說話才是正途。接到周王的上表,朱棣很是感動。這才是親兄弟!周王請求派人隨行?準了!只不過,人員的政治面貌必須經錦衣衛審查,沒有問題,才准許登船。下東洋期間,乾糧自備,和番邦互通有無之時,要抽‐出三成的利潤,作為船費。接到回信,周王磨牙。人員,乾糧,貨物都是自備,不過是搭個順風船,就要給出三成的利潤,黑,簡直是黑得不能再黑!果然是天家無情!再不情願,周王也不得不咬牙答應下來,畢竟這樣的機會不多。況且,比起預估的利潤,這些付出也算值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