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第1/2 頁)
朱棣相信與否,不是朱權能夠左右的。但朱權的態度擺出來,的確為兒子的京城之行鋪平了道路。宮宴之後,永樂帝賞賜朱盤烒和朱有燉各紗二十匹,紵絲二十匹,彩絹二十匹,鈔萬錠,及羅帕金扇等物。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入宮拜謝,龍心大悅,命二人留京至八月,再行折返。當月,天子下令南京工部營造平王府,北京工部造漢王府和趙王府,並令工部督改定國公府。王府尚未動工,卻有御史上疏彈劾,定國公府改建違制。朱棣直接一巴掌打回去,朕批准的,哪涼快哪歇著去!彈劾奏疏被駁回之後,沈瑄上疏,府邸改建已成,請歸北京。意思很明白,反正公侯的府邸都是前後三堂,三門九架,差別不大,與其整日被御史盯著,不如干脆不動,只換一塊門匾,萬事大吉。既然不在南京久住,大面上過得去就行。&ldo;去歲今春,韃靼數敗瓦剌,鬼力赤有意北進,也孫臺,阿魯臺,馬兒哈咱妄圖南下。入秋之時,即為韃子寇邊之機。為保邊塞不失,請陛下準臣北歸。&rdo;朱高煦和朱高燧隨後上表奏請歸藩。朱高煦放不下他的田,朱高燧放不下他的互市。工部上言,王府沒建好?沒關係,都司衙門擠一擠。禮部表示,親王儀仗要備好?不必,幾匹快馬引路,紅羅曲蓋,王旗一打即可,其餘的紅紙燈籠,杖鼓面板,完全用不上,拖時間,費事。不和禮儀?禮儀也是人定的!孤又沒違制,你管得著嗎?一番爭論,永樂帝站在了兒子一邊。朱高煦和朱高燧得以輕車簡從,趕在七月前出行。漢王妃和趙王妃沒有隨行,王府還沒建好,總不能一起到都司衙門裡擠一擠吧?兄弟倆的家眷,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北上。對此,朱高煦和朱高燧習以為常,漢王妃和趙王妃不捨,卻也沒其他辦法。朱高熾親自出城送兄弟北上。聖旨許平王不就藩,並在南京和山東分別建造平王府。希望朱高熾能登上皇位的大臣,仍有所期待,朱高熾自己卻沉寂下來,便是有人再想做些什麼,他不配合,也是投鼠忌器。孟清和在沈瑄之後啟程。原本,他該和沈瑄一同北歸,但邊塞傳來急報,沈瑄奉皇命提前出發。孟清和只能留下,一直等到皇帝親書的定國公府匾額掛起,才收拾行李,動身返回大寧。臨行之前,宮中又有賞賜發下,連同給沈瑄的恩賞,一同送到了孟清和麵前。看著賜給沈瑄的一箱金銀,再看看自己的成捆寶鈔。 孟清和很是無語。好吧,這就是差距。送賞的鄭和告知孟十二郎,天子已下令,八月中,他將同王景弘一起領船隊到琉球等國進行友好訪問。孟清和恍然,這次下東洋,應是為下西洋試水。不曉得能不能派人蹭個船,帶上些茶葉瓷器,說不定就能大賺一筆。孟清和幻想長著翅膀的金元寶不停朝自己飛來,險些笑出聲。鄭和卻苦著臉,也不知這次出海,咱家能不能囫圇個的回來。孟十二郎這才想起,眼前這位後世赫赫有名的偉大航海家,暈船! 北歸二鄭公公為東洋之行憂心忡忡。船行河中,尚且眼前發黑,行到海里,立著走出去,橫著抬回來,也不是不可能。孟清和想安慰,也無從安慰起。撓撓下巴,話說暈船能治嗎?要不要建議鄭公公多做一些抗暈運動?例如抱著腦袋翻跟頭,蕩蕩鞦韆什麼的……不過,他也不曉得是否有用,萬一沒用,不是明擺著往鄭公公的傷口上撒鹽?不然的話,或許可以從醫學手段上尋求突破?想起很有鑽研精神的太醫院,孟清和頓時有主意了。&ldo;鄭公公要是信得過在下,在下倒有提議。&rdo;&ldo;哦?&rdo;&ldo;鄭公公不妨走一趟太醫院。&rdo;&ldo;太醫院?&rdo;&ldo;誠然。&rdo;孟清和道,&ldo;在鄉中時,聽聞有人乘牛車亦會眩暈,有醫者用藥,可有效緩解眩暈之症。以太醫院眾位良醫的醫術,鄭公公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rdo;孟清和向鄭和推薦了趙院判,鄭和立刻道謝,有一絲希望都要抓住!違抗皇命是不可能的,但凡是有緩解上船就暈的辦法,鄭公公都願意嘗試。至於鄭公公會不會在治療途中遭受慘無人道的圍觀,成為太醫們鑽研醫術的物件,就不是孟清和能控制的了。想想在軍中的歲月,想想曾經紮在腦門上的金針,孟清和不由得打了個哆嗦,順便為鄭公公掬一把同情的淚水。為了偉大的航海事業,為了華夏民族的榮光,鄭公公就勉為其難的犧牲一下吧。想象一下,碧海藍天之下,大明的船隊揚帆起航,幾十丈的寶船,福船,搭載著火炮的戰船,運載貨物糧草的馬船,加上各種穿梭在龐然大物中的中小型木船,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向西行去,這是何等的壯觀!壯觀的船隊中,站在寶船上的雄壯漢子卻是臉色煞白,船隻乘風破浪間,腳步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