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第1/2 頁)
一番話,不只訓斥得旗手衛上下大汗淋漓,臉色漲紅,羞慚不已,尚未參加比武的天子親衛也是心生慚愧。祖父之功,家族之榮,若在自己的手中丟棄,待到將來,還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旗手衛成了殺給猴看的那隻雞。其後參加比武的各衛,全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有武藝不精者,紛紛開始臨陣磨槍,在家中和營中勤練,倒是讓家中的長輩好一陣驚訝,旋即大感欣慰。即使兒孫和族中子弟在比武中受傷,或是因表現不佳被貶謫,也沒有人上疏求情。對武將之家而言,這可是好事,求的哪門子情?不提洪武朝留下的將領,單是跟隨朱棣起兵靖難的武將勳貴,哪個不是歷經邊塞磨練,和韃子對砍才得以晉身?從軍最怕的不是上戰場拼殺,更不是受傷,而是臨戰膽怯,謀略不通,武藝不精。後兩者還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學習磨練,臨戰膽怯,畏敵不前,卻實打實的要人命。刀子沒舉起來,先嚇得兩股戰戰,面色慘白,丟命不說,更加丟臉!天子下令二十六衛大比武,無異於提前發現問題,進而想辦法解決問題。不需要天子動手,家中長輩足以給這些不肖子弟好看!&ldo;興寧伯果真有大才!&rdo;向天子提出大比武的孟十二郎,在武將和勳貴中的好感度再一次飆升,其速度堪比火箭。&ldo;興寧伯是個好人啊!&rdo;刷了好感度不算,好人卡也收了一堆,多是孝陵衛的親屬頒發。無他,光聽名字就能分辨出,孝陵衛的主要工作就是守衛皇家陵墓。除非天子專門下令,否則,打仗出兵,護衛天子出巡,孝陵衛通通沒份參與。這種情況下,天子二十六衛只能當做個好聽的名頭,武藝練得再好也沒用!興寧伯向天子提議,進行二十六衛大比武,對孝陵衛而言,簡直是從天而降的大餅,還是肉餡的!不趁機狠刷存在感,讓天子知曉自己的一身本事,還要等到黃花菜涼了,腦筋再轉彎?臨到孝陵衛比武當天,也著實讓永樂帝驚喜一把,戰陣如何暫且不論,衛卒的勇武,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因旗手衛而起的鬱氣和怒氣,瞬間一掃而空。天子親衛,該當如是!如果不是情況不允許,牽涉面太廣,永樂帝恐怕會當場下令,旗手衛和孝陵衛換裝,換人。孝陵衛負責天子出巡,旗手衛去守護皇陵。饒是不能全部換人,也從孝陵衛中選拔多名有才能的軍官,近五十名勇猛的衛卒,調往大寧。&ldo;爾等需謹記今日之勇,不可驕狂,當臨戰不怯,立功以壯家族。&rdo; 臨行前,家中長輩的殷殷教導,加上本身對戰功的期盼渴望,讓這些從孝陵衛調往北疆的衛軍熱血沸騰。戍邊,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何況還是大寧,旁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被選出的孝陵衛打點行囊,高高興興出發。留下的缺額,直接由在比武中表現最不好的衛軍填充。二十六衛中,被謫交趾和廣西雲南的不少,調往北疆的更多,而且,基本都是在比武中表現突出官軍衛卒。不是沒有朝臣發現此事微妙,可文武兩立,五軍都督府都沒開口,文官有什麼立場追究?說天子二十六衛拱衛京師,人員一個不能少?不見把人調走之後,又從各自的家族中徵召?比起衛所垛集抽丁,天子親軍一向不愁兵員。只要追求不高,守衛皇陵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既然人都補上來了,還有什麼可說的?誰敢上疏提出質疑,朝中的勳貴武將會立刻握拳,從鼻孔噴氣。怎麼著,撈過界了啊!文官很是委屈,武將隊伍中,早有人這麼幹了!自己不過是仿效行之。得知此言,孟清和摸摸鼻子,後退數步,他是低調的人,一向不喜歡出風頭,必須深藏身與名。不過,調兵的事不追究,聰明如楊士奇等人,還是隱約猜到,天子這番動作,恐怕是要在北邊動兵。動手的物件,多數人猜測是韃靼,要麼就是瓦剌。硬是沒一個人猜到,朱棣的目標會是朝鮮。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不徵之國,今上怎麼會輕易動兵?但事實出來,卻讓大部分人跌破了眼鏡。不是天子違背高皇帝之訓,主動發兵,而是朝鮮國王李芳遠主動上表,向大明求助。&ldo;五子不孝,殘害兄弟,殺害手足,逼迫小王退位,竊國篡權,狡言請封,臣叩請上國發兵,以肅清明!&rdo;求救信是透過錦衣衛的渠道送至京中,滿朝譁然。這麼一來,就不是朱棣不講道理,而是秉持著著仁愛之心和國際主義精神,對朝鮮施以援手,理由相當充分。常言道,有條件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條件也要上!換到朱棣這裡,就變成了有機會要打,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打!李芳遠被迫退位是事實,他的兒子自相殘殺,爭奪王位也是事實。主動上表請求明朝發兵,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當然,現下李芳遠的表疏尚未送到南京,朱棣仍在興致勃勃的舉辦親衛大比武,擢升了一批又一批如陳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