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2/2 頁)
,筷子挑起麵條就是一大口。孟清和有點傻眼。如此豪邁的吃相,還是第一次在沈指揮身上看見。眼見大碗就要見底,孟同知實在不敢說給他留一點,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沈瑄吃完了面,慢條斯理的將麵湯喝得一乾二淨,姿態那叫一個貴氣,動作那叫一個優雅。 孟十二郎摸摸肚子,等著和小兵們一起啃饅頭吧。放下面碗,沈瑄的神情變得格外柔和,向孟清和伸出手,將他拉進懷裡,&ldo;十二郎的心意我明白。等打下山東,回到北平,我會再備厚禮,登門拜訪。&rdo;他的心意?再備厚禮登門拜訪?孟清和蹙眉,沒出聲。&ldo;十二郎生肖為何,生辰是何日?&rdo;沈瑄避開孟清和受傷的手臂,額頭抵在他的發頂。問他生肖和生辰?孟清和抬起頭,接下來是不是還要問他的出生時辰?彎起嘴角,沈瑄十分坦然,&ldo;十二郎知曉?甚好。&rdo;孟十二郎:&ldo;……&rdo;到底誰才是古人?南京燕王進軍山東的訊息傳進建文帝耳中,一同傳來的,還有李景隆連續兩次重新整理逃跑記錄的壯舉。先棄德州,再拋濟南。看著通政使司遞送的戰報,建文帝已經不知該做出何種表情。憤怒?義憤填膺?殺之而後快?就算把李景隆剁成肉醬,即成的事實也無法改變。德州已經落入朱棣手中,濟南靠著幾萬敗軍苦苦支撐,沒人懷疑燕軍會很快破城,包括建文帝在內。丟了地盤還可以商量,更讓朱允炆無法接受的是,燕王仁慈的名聲,竟從德州一直傳到南京。燕王慈愛百姓,不忍百姓飢餒,下令開倉放糧。燕王謙遜仁厚,不受長者拜禮,且口稱愧疚,長揖到地。燕軍出德州時,百姓夾道流淚挽留……情況愈演愈烈,如今竟有傳言,燕王在白溝河與李景隆六十萬大軍對戰,得上天相助,先在燕軍大營降下吉兆,後有神風助戰,殺得朝廷軍隊大敗,紛紛棄甲而逃。還有人聲稱,凡燕王到處必有五彩祥雲籠罩,親眼所見絕無虛言。更有不靠譜的,說燕王舉兵前曾得太祖高皇帝託夢,言朝中有奸佞,令藩王起兵靖難,方能保國家安泰。五彩祥雲,太祖託夢?建文帝怒極掀桌,對燕王的無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做了xx還要立個牌坊,還成功了,有沒有這麼氣人的?!曾幾何時,建文帝也想這麼幹,可惜xx沒做成,牌坊也讓人推倒了,動手的是燕王,搖旗吶喊的卻是自己人,建文帝血吐幹了也無濟於事。&ldo;陛下。&rdo;王景弘躬身走進暖閣內,硬著頭皮向建文帝報告最新訊息,曹國公已平安返回南京。王景弘也感到很不可思議,據下邊的人回報,曹國公是乘坐建文帝御賜的座船沿水路跑回來的,除了神態憔悴點,衣著凌亂點,豪發無傷。李景隆創造了一個奇蹟。靖難期間,便是有金鐘罩保護的燕王都難免受些外傷,擦破點皮。接連戰敗的李景隆卻連一條傷痕都沒留下,這不是奇蹟,還有什麼才稱得上是奇蹟?百萬軍中,全身而退,這樣的奇蹟不是一般人能夠創造的。建文帝已經沒力氣再發火了。事到如今,只能再玩一把掩耳盜鈴,否則,皇帝親命的主帥丟下軍隊跑回京城,跑路工具還是皇帝御賜的座船,這算怎麼回事?李景隆可以不要臉,建文帝卻還要見人。想起戰報上拼死守衛濟南的山東參政等人,建文帝長嘆一聲,同樣拿著他的工資,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ldo;擬旨:升參政鐵鉉為山東布政使,詔曹國公李景隆回京。敕盛庸為大將軍,配帥印。與鐵鉉共守濟南。&rdo;為了掩蓋李景隆棄城逃跑的醜聞,建文帝不得不咬牙下了這道旨意。如此一來,李景隆回京就是奉旨行事,守衛山東的職責自然落在了鐵鉉和盛庸的肩膀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