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2/2 頁)
成既成事實。燕王身邊的心腹,幾乎沒人不知道道衍與孟十二郎的&ldo;師徒關係&rdo;。長此以往,孟十二郎再狡猾,也註定掉進道衍和尚的缽盂。對道衍收徒一事,沈瑄沒有多言,無論孟清和到底拜不拜師,對他要做的事都沒有影響。玉佩和大雁都送了,人還跑得了嗎?燕軍前哨經過濟陽,縣令和縣丞早聞風逃跑,主簿自然不會落單。找來找去,哨騎只找到一個縣學教諭,姓王名省。哨騎本想從王省口中打聽一下前方的路況,話沒來得及出口,就被王省噴了一臉唾沫星子,之乎者也長篇大論,聽得滿眼蚊香圈。抓住王省的騎兵被同袍怒目而視,差點被戳成篩子。抓誰不好,抓來這麼一位!唸經水平堪比王府中的那位佛爺。王爺正&ldo;仁慈&rdo;,這人不能殺只能放,一頓罵白受了,憋氣不憋氣?王省罵到關鍵處,正打算來個揮袖暴起,增加一下氣勢,卻見燕軍拍馬從他身邊徑直繞過,逮住他的燕軍還從懷裡掏出一張寶鈔,塞到他手裡,道:&ldo;壓驚的,先生收好。&rdo;孟同知說過,問路總要有點表示。反正寶鈔越來越不值錢,幾張換不來半擔糧食,送出去還能找上司報銷,哨騎一點也不吝嗇。給了買路錢的燕軍哨騎揚長而去,王教諭手持一張寶鈔,迎風而立,滿面愕然。有縣學生員看到這一幕,頓時傳言四起,王教諭已經投燕,還收了錢!&ldo;吾乃親眼所見,絕不會錯!&rdo;&ldo;噫乎,教諭尚且如此,人心不古。&rdo;&ldo;兄臺何出此言?燕王在德州放糧,亦不曾濫殺,足見其仁慈。且有太祖高皇帝遺訓,何能稱其為反賊!&rdo;&ldo;強詞奪理!&rdo;縣學中很快吵成一團,王教諭回到縣學,升明倫堂,本打算為學生講授君臣之道再以死明志,結果下邊的生員卻吵成一團,吵到不可開交時,乾脆揮起拳頭,抄起長椅板凳互毆。王教諭喊了兩嗓子,壓根沒人聽他的。真理不辯不明,架不打不行。甭管三七二十一,先拍扁眼前這小子再說!生員們混戰不休,滿地煙塵。王教諭含淚凝望明倫二字,悵然不已。如此情形,課還怎麼講,志還怎麼明,柱子還怎麼撞?正悲憤不已,一方硯臺突然從戰團中飛出,攜雷霆萬鈞之勢,直擊王教諭面門。砰的一聲,墨汁滿臉,正中目標。堂中頓時一靜。片刻之後,王教育口吐白沫玉山傾倒,生員們扔掉手中兇器,大聲痛哭,&ldo;教諭!&rdo;王省未能撞柱,卻被一方硯臺擊倒,因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無心再走仕途,傷愈後歸鄉,以耕田教書為生,倒也為大明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閒暇時,王省習慣撰寫手記,其中一篇著墨最多,題為&ldo;改變餘人生的那一方硯臺&rdo;。歷史上,王省本該以頭撞柱壯烈殉國,陰差陽錯之下,卻因一張寶鈔改變了命運。作為事件的始作俑者,孟清和對此卻毫無所知,甚至連王省的名字都沒聽說過。此刻,他已隨燕王的靖難大軍抵達濟南城下,戰爭的號角,即將再次吹響。 打不下的濟南一建文二年五月庚辰,燕王率麾下二十萬大軍包圍濟南城。李景隆身著鎧甲,手按寶劍,站在城頭之上。剛毅的面容,凜然不懼的氣勢,若非知道這位主帥的底細,又一路跟著他從德州跑到濟南,城內的守軍多會以為眼前這位定將誓死守衛城池,洗雪德州不戰而逃的恥辱。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是苦澀的。對李景隆而言,朱棣是個無比可怕的敵人,睡覺夢到都會嚇醒。五十萬大軍沒了,六十萬大軍也敗了。北平,鄭村壩,白溝河,想想都是眼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