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第1/2 頁)
建文帝有令在先,南軍士兵不敢直接操刀子砍死朱棣。若是他自己掉進江裡,那就屬於意外事件,不關任何人的事了。燕王逐漸意識到情況不妙,身上的防護罩好像不管用了,頓時大驚。見到燕王險狀,沈瑄立刻下令船隻靠近,為王爺解圍要緊。就在南軍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燕王和沈瑄身上時,朱高煦和朱高燧乘坐的幾艘戰船不聲不響的脫離戰圈,在南軍的眼皮底下強渡成功,登上了對岸。燕軍一旦上了岸,便如猛虎出柙,野豬下山,吔,這個比喻似乎不太恰當?孟清和摸摸鼻子,不再胡思亂想,一把抓起腰刀,緊隨高福等人一同下船。燕軍登岸後架起火炮,對岸上與江中的南軍一頓猛轟。新募士兵的缺點再次顯露無疑,順風仗能打,一旦戰場局勢傾斜,潰退就成了必然。盛庸無奈,只能下令後退。手中兵力就這麼多,全賠了,根本沒地方補充。燕軍又一次反敗為勝,大軍登岸之後,燕王勉勵了出計的孟清和,又用大手拍著朱高煦的背,說出了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一句話:&ldo;勉之!世子多疾。&rdo;朱高煦興奮了,亢奮了,無比激動了。這是什麼?這是要傳位給他的訊號!亢奮中的高陽郡王壓根沒想過老爹會給他開一張空頭支票,大喜之下,戰鬥力瞬間飆升,率領麾下士兵追在盛庸軍身後,嗷嗷叫著咬死不放。打不死也要打殘,能一路打進南京更好!目送朱高煦遠去,孟清和仰頭望天,有永樂帝這樣的老爹,被當羊肉涮也只能認命。六月戊午,燕軍抵達鎮江。燕王採納謀士意見,令戰船懸燕軍旗幟往來江中,又派人到城下喊話,要求守軍投降。燕山後衛千戶高福接受了這一光榮使命,到城下站定,舉起喇叭,按照孟清和擬好的草稿,大聲喊道:&ldo;城裡的人聽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快放下武器出來投降!燕王殿下仁慈,爾等性命無憂!若不投降,後果自負!見到江上的戰船沒有?舟師都已歸附燕王殿下,繼續頑固不化只有死路一條!燕王殿下起兵靖難是為天下!爾等不快些棄暗投明還等什麼?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啊!&rdo;這番話有點不倫不類,效果卻很不錯。城內守軍紛紛驚呼:&ldo;舟師已降,吾有何可為?&rdo;長江都沒能擋住燕軍,憑自己手裡這幾桿槍還想擋住燕王?簡直是笑話。守將童俊召心腹商議對策,眾人舉手表決,有超過一半的人願意投靠燕王。鎮江是護衛京師的咽喉之地,朝廷就會厚待此處武將?恰恰相反,因為靠近南京,這裡的武將更容易成為言官們的攻擊目標。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要被參上一本。想想江都守將陳瑄的遭遇,童俊一拍桌子,朝廷對他們不仁,何必繼續為一群豎儒賣命?&ldo;開城門,迎燕王殿下入城!&rdo;鎮江一下,南京再無屏障。六月庚申,燕軍次龍潭。從京城遙望,已經能看到燕王的帥旗在風中飄揚。建文帝再召群臣問計,有大臣建議皇帝離京南下,暫避燕軍鋒芒,待天下勤王兵起再反戈一擊。&ldo;燕逆口稱靖難,卻迫天子離京,天下有識之士必當征討,屆時,陛下登高一呼即可滅之。&rdo;聽起來有些理想主義,卻也是為建文帝考慮。長江天險已破,盛庸被燕王所擒,長興侯耿炳文臥病,魏國公徐輝祖守在祠堂閉門不出,如李景隆之輩都是酒囊飯袋,草包一個。朝中再無領兵之將,還有誰能同燕王對抗?不如暫時退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建文帝是正統,只要建文帝還活著,燕王永遠是個逆賊!天下共討! 建文帝有些猶豫,走還是不走?方孝孺卻堅決不同意天子南下,怒火一起,對著出計的大臣一頓痛罵,罵不過癮,又是一頓痛毆。可憐鬍子花白的宗人令顫顫巍巍鼻孔流血,還要被罵一句:&ldo;賊也!定為燕逆收買,壞陛下聖明!&rdo;聖明?去x的聖明!勳貴出身的宗人令被氣得面色漲紅,眼皮一翻,直接昏倒在地。方孝孺鄙夷的看了一眼被抬下去的宗人令,對建文帝說道:&ldo;京師尚有勁兵二十萬,牆高池深,如何不守?可趨城內外百姓伐木運石加固城防,通燕者以造反論。燕逆連戰,大軍已疲,豈能久駐?糧盡必生內亂!守軍可出城擊之,定可一戰而勝!&rdo;建文帝又一次採納了方孝孺的意見,將最後一條光明正大&ldo;逃生&rdo;的道路徹底關閉。京中百姓被強徵伐木運石,晝夜不得休息,病累之下,死者枕籍。得知是方孝孺給皇帝出主意強徵勞役,百姓不敢對皇帝不敬,一邊幹活一邊問候方孝孺的祖宗卻沒有任何問題。方孝孺同錦衣衛關係匪淺的流言再度傳得沸沸揚揚,不只百姓唾罵,在讀書人中的名聲也是一落千丈。方孝孺猶不覺,更聯合鄒公瑾等文臣,進言建文帝誅殺李景隆,言其同燕王必有聯絡。且左都督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