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國寶(第2/3 頁)
年的肚子。
工作人員啞然失笑:“餘年是真的心大,一直在吃。”
葉餘年聽到這句話,嚼嚼嚼的動作微頓了一下,有些不滿在心裡嘀咕,他才沒有心大,他這是未雨綢繆,提前儲存體力。
畢竟葉餘年也不清楚基地會把他放歸到什麼地方,更不清楚野外的環境有沒有吃的。
現在不吃飽,待會兒被放歸後哪有力氣趕路回基地?
三輛運送餘年的車往深山裡開了快兩個小時,才終於在一座山頭前停了下來。
基地早在半個月前就在考察餘年的最佳放歸地點了,經過專家討論,最終他們一致決定,還是將餘年放歸到他之前的領地——也就是最初發現餘年受傷的山林。
這一片山林的植被茂盛,大半個山頭都密佈竹林,是最適合大熊貓居住的環境。
並且更重要的是,這片山林附近一百多公里都沒有發現其他野生大熊貓活動的蹤跡。
大熊貓要直到五歲之後才算成年,而餘年今年剛滿兩歲,在大熊貓界還是一隻未成年的小熊。
儘管在基地養傷的兩個半月時間裡,餘年長胖了一圈,可他現在地體型並沒有發育到巔峰,完全比不上其他成年大熊貓,若是在野外因為領地跟其他大熊貓起了衝突,此時的餘年下場會很慘。
更何況熟悉的環境會讓餘年更安心。
所以基地經過考慮後,就決定將餘年放歸在這片山林。
特製的鐵籠下裝了滑輪,幾名工作人員合力,將一百多斤的餘年搬下了車。
然後幾人抬著鐵籠子,又朝著山林深處走去。
整個過程餘年都乖巧得不行,在籠子裡一聲不吭,只是睜著他亮晶晶的眼睛到處看,努力記住周圍的一草一木。
經過半個小時的前進,工作人員們在一片茂密的竹林前停了下來。
“就這裡了,準備放歸,其他人趕緊回車上。”負責人說。
一名工作人員拿著攝像機,記錄下了餘年放歸的最後畫面。
剩下的工作人員全部退到安全距離。
隨著“嘎達”一聲,葉餘年面前厚重的鐵門開啟。
一陣冷風直接吹到了葉餘年毛絨絨的臉上,三月的天氣還是帶著一絲冷意,更何況這裡還是深山。
但大熊貓厚厚的皮毛很好的抵擋住了寒風。
葉餘年知道自己“演戲”的時間到了,他緩緩站起身,伸出吻部,仔細嗅了嗅空氣中的味道。
大熊貓的嗅覺很靈敏,葉餘年也沒有聞到什麼令他不安的味道。
也是,基地怎麼可能會將葉餘年放歸到一片危險的區域?
葉餘年安心很多,這才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從籠子裡面走了出來,朝著前方的竹林深處走去。
工作人員一直看著餘年的背影,直到黑白色的糰子和竹林的深綠色徹底融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區別,他們才響起一陣歡呼聲,慶祝這次放歸的圓滿成功。
當日下午,核桃坪基地的官博放出了一段經過剪輯的影片,影片內容包含了餘年從基地離開到放歸的完整過程。
蹲點了半日的熊貓粉絲終於在影片裡再次見到餘年,紛紛激動不已。
“不是我吹,餘年真的是我見過的最好看的大熊貓!”
“真的,他太好看了。”
“餘年寶寶性格也很好啊,今天放歸的路上他一直都在吃東西。”
“越看越喜歡餘年,好捨不得他啊。”
“是啊,也不知道以後還沒有機會再見到餘年。”
聊到這裡,粉絲們都有些感慨。
他們這群熊貓粉絲,甚至都沒有親眼見過餘年,就已經很捨不得餘年了,那一直照顧餘年的飼養員豈不是比他們更捨不得?
網上的討論持續了半日,第二日一早,核桃坪基地又迎來了一批記者,其中就有上次拍攝餘年的女記者。
這次採訪內容是圍繞“野生大熊貓救助與放歸”這個專題展開的直播專訪,照顧餘年最久的飼養員也接受了採訪。
因為昨日餘年放歸的熱度在,今天的直播間線上觀看人數依舊很多。
直播的最後,女記者想到自己昨天在網上看到的評論,沒忍住問了飼養員:“餘年從北救助回基地到放歸,一直都是你在照顧他,昨天他放歸的時候,你心裡難受嗎?”
提到這個話題,飼養員臉上明顯閃過一絲難過,他沒有猶豫地點頭:“當然難受啊,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放歸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