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增損(第1/2 頁)
“王兄,可曾還記得院試第二場的策論題?”
季少淮等到下課,就迫不及待轉頭向王晟詢問。
王晟當然記得,不僅記得那道題目,連自己所寫的答案都還記得。
“策論題有一,所講便是長樂府附近的琉球島倭寇橫行一事。”
王晟抬頭望向季少淮,立馬反應過來他的意思,詢問道:“你認為丁訓導今日宣講緣由便是如此?”
“嗯。”
季少淮點點頭,拿上東西跟上王晟的腳步,繼續說道:“王兄有所不知,長樂府有名的日月港,以前往來商船數不勝數,如今港口空了不少。”
“你懷疑此事與朝中命令有關?”
大家都是聰明人,一提便知道意思,就是王晟思慮更多,緩了一下,不等季少淮回答,自己又接上剛剛那句話。
“既然學政能在院試中出此題,就證明事情尚未板上釘釘,朝廷並未下達指令。否則,學政有再大的權利,也不敢在院試中直接詢問大家的意見。只是倭患一事,朝中必是爭執不休。”
王晟先是否定先前的疑問,進而說到自己的猜測:“既有倭患,從日月港到達各處的航線便不再安全。商戶造船經商,為的是求財,得知此處有險,暗自衡量付出與收入之差,若是尋著更合適的方式,他們又何必鋌而走險呢?”
“當然,此乃個人愚見,或許有優的解釋。”
“倭人著實令人生厭,那為何朝廷不派人清繳倭匪,還百姓一個安穩的日子?此事我季家必將全力支援。”
季少淮以往平和的面容被打破,說起倭患一事只覺得熱血上湧,恨不得立馬拋頭顱,撒熱血。
王晟想起他的策論之答,倒是符合他本人現今的模樣。他的策論一力主張以戰平亂,缺銀錢就以增稅、增收、鄉紳、富商捐贈行事。
此計雖然可行,但戰線一長,容易勞民傷財,民生積怨。
“倭患一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王晟停下腳步,與季少淮渡過廣橋,一同立在泮池旁的一處樹蔭下。
“他們近年來只敢騷擾我朝琉球島。而且,為首之人主張襲擊島上的小村莊,搶了銀錢便回海上。長樂府每發剿匪令,等著湊齊人馬,到達琉球島上,卻早已人去樓空。若不是村民的傷口與倖存的人指認,我們都不知有此事發生。”
王晟早在先前地方誌就看到過倭匪的身影。先前數年他們都是或以物易物,或以錢換糧,從未如此行事。
只是,近年來越發猖狂,行搶劫屠殺之事。
“無論事情大小與否,儘早解決方有利於我朝。只是,這事非我等能決定的。訓導今日與我們所講的緣由,其一在倭患,其二在我們自身。”
王晟見此話題即將結尾,示意季少淮繼續前行。
“可是因我們的同舍之人?”
“非也。”
王晟沉默片刻,淡淡說道:“他不能代表我們。我等在此雖受得孔聖先人的教誨,成功考得秀才的功名。可科考未設一科,專門考我等品行,因此,丁訓導要格外強調為人為官之德。”
丁訓導這門課程開始強調的內容,就似後世的思想與道德課程一般,不僅小學、初中、高中要學,大專、本科、研究生要學,升學考試都要考。
不能因為學過就說此門課程不重要,學識淵博、有權有勢卻道德敗壞的人不在少數。
“原是如此。多說無益,還是祝願我等三年後的鄉試能夠如願以償吧。”
季少淮一聲總結預示著這段對話告一段落,剛巧也走到饌堂門口,兩人便一同進門享用晝食。
王晟與季少淮二人選擇在水曜日上射藝課程,因而下午的月曜日便是“樂”“書”二選其一。王晟選擇書法課,依舊在據德齋就學,而季少淮選了樂舞課在遊藝齋就學。
兩人於齋前相別,各自走入齋裡。
王晟仍舊坐在先前的位置,巴灼新往右挪了兩個位置,坐在季少淮的位置上。
臨近王晟的左側依舊無人,倒是後排來了許多他未見過的人,想來是丙等以上之人,仍選了書法課。
教習書法的老師,依舊是丁訓導,他不像早上那般長篇大論,直接開口說道:“想必大家與我已然熟識,我就不過多贅述自己的內容。現在,請諸生拿起白紙,開始習字,等諸生書寫完畢,再交予我逐個點評。”
王晟靜下心來,將上午所學的內容寫一遍,檢查完沒有錯漏之後,才交予丁訓導,等待他的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