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冊子(一)(第1/2 頁)
王晟想起廩生登記時,本縣師爺話語不詳,卻有意無意提點自己,若未入縣學學習,要在年假時,將牌子遞交給官府重新錄入資訊。
他思考片刻,就趕在回府學前去禮房一趟。
畢竟憑證除了領糧的作用,在本朝最重要的作用還是免除徭役與兵役。王晟可不想自己在府學就學,因為資訊差,自己的爹還要服春季的徭役。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王晟從府學到家再回府學,不過幾個日月輪轉,府學氛圍的緊張程度卻不同往日。
不止同窗手不離卷,學官、訓導等人在教學之中都不免加上幾分的急切。
其中緣由,不外乎是三月的歲考。
歲考不同於月考、季考,歲考對於府學的生員來說,是升降級的考試,而對於童生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入學考試。
“歲考由學政主持,每歲一考,一般於三月開考,第一日先考生員,第二日則是童生考,童生的成績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進入府學或縣學進行學習。”
季少淮科普完,衣袖中伸出手指翻動面前書籍,見王晟不瞭解其中具體流程,繼續說道:“若是生員考試成績不合格,即便是‘廩生’,也有可能逐出府學,發往鄉社讀書,淪為‘社生’。”
“每歲一考?”
王晟重複一遍,只因前朝是三年一考,考完成績合格者便可參加八月科考。
“對。”季少淮將手中的書本合上,起身從書桌旁拿起另一本書,坐下後慢慢解釋道:“本朝考生對比前朝,歲考並不用繳納‘火足’錢。聖皇即位便立下規矩,每歲一歲考,每三歲一科考。只不過此項規矩廢止已久,天啟年才被重新頒佈。”
所謂的“火足”錢,就是考試的雜費支出,例如燈火費、試卷費。免去考生“火足”費,許多家貧的考生除卻每年的院試,也擁有機會前往府學、縣學就學,獲取免除徭役、兵役、銀錢等獎勵。
“按照聖皇當時所說:‘科考取士,取有用之才,而不是無用米蟲。爾等安能知曉院試之後,學子每歲均刻苦專研,而非心有旁騖?’隨即立下本項規定。”
王晟將筆擱在一旁,看著自己抄寫的字,心中默背完,感嘆道:“這其實也能防止冒名、冒籍。這些人透過千方百計進入府學,也未必能透過歲考,確實對於童生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機。”
“對於這種良策,不也是廢止許久才重新提起。京中人,對聖皇行事多有避諱,聖皇仙逝後,能維穩的政策寥寥無幾。此番舊事重提,不知是福是禍。”
季少淮嗤笑一聲,又怕隔牆有耳,終究沒繼續說下去。
“良策重提,總歸是一件好事,有益於天下讀書人。往前的恩怨,你我二人都未曾參加,不予評判。”
王晟對這件事倒是看得很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便是此次歲考,這關乎我們能不能由丁舍升往乙舍,入新學齋。”
“晟兄,我為了歲考,年假後便未回府了。”
季少淮露出了一個輕鬆的微笑,只是微笑的背後,隱藏著深深的無力感,猶如霜雪打花。
要知道季少淮每兩旬至少回一趟季府,這次能堅持這麼久實屬不易。
“季兄,辛苦了。”
“晟兄,府學中盛行的小冊子,你可曾收到?”
“並未。”
王晟皺起眉頭,轉身望向季少淮,眼神中透露著疑惑,晃了一下頭,表示自己的不解。
“有關什麼方面的冊子?”
“最近緊張什麼,便盛行什麼。前幾日,我回號房時,一位不熟的同窗忽然向我衝來,往我手裡塞的。我簡略翻了一下,就拿到齋舍問同齋之人。你可知這本小小的冊子售價幾何?”
“兩百文?”
“不不不,足足一兩。晟兄,你看看。”
季少淮面對堆積如山的書籍,逐一翻閱,很快將自己口中的小冊子找到,他輕輕將其從書堆中提出來,遞到王晟手上。
王晟接過小冊一看,書封面是《論語節選》,然而開啟小冊子,這赫然就是翻版的考前重點。只不過這個考前重點,不外乎就是在“四書五經”中選取幾篇編訂成冊,在上面附上翻譯,叮囑生員要背誦全文,其餘的一律沒有提及。
“四書五經”本就是歲考的重點考試科目。“四書文”一篇,“五經文”一篇,除此以外,本朝還考“五言六韻帖詩”。
那些所謂的重點,竟與王晟所知的考試內容大相徑庭,宛如一條條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