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鄉試(四)(第1/2 頁)
王晟寫完,檢查完畢,正在心裡尋思著明天考的論與策。
論與策算不上全然不同,但是稱得上略有區別。
論,主要探討的是生員對於治國問題的闡述與理解。策,即策問,考察的是生員對於關乎國計民生問題的看法。
王晟的府試與縣試考的就是策問方面的內容,將考題出的與當地情況相結合,而院試考的是論的內容。
不過,在他在此前查閱諸多鄉試錄後,驚奇發現,只有治國、倫理考的是以論的形式考察,而策的出題內容不僅包括前兩項,而是經濟理財、軍事武略、文化教育等等,通通都出過。
“咚——”
這一聲響,為的是提醒考生可以交卷。
若有考生至黃昏還未將最後一道題謄抄在答卷子上,衙役就會送來以一根蠟燭,若是全部未答,草紙上也是一片空白的,直接無緣下一場考試,會被巡綽官命人將其扶出考場。
王晟在提醒過後再次查閱一遍,便舉牌示意受卷官前來收卷。
自己則趁著還有點光亮將一些瑣碎的事情做好,包括但不限於用用餐、如廁、淨手、潔面漱口以及將桌板放到相應的位置,順帶將考籃內的驅蚊香囊取出,放在角落。
他忙完這一切,夕陽的餘光已然散盡,衙役們拿著火把,由受卷官將卷子收齊,衙役便上前,將蠟燭留下的灰燼清理殆盡,以免發生火災。
王晟也不知曉其餘的考生夜裡會不會弄出其它動靜,導致自己睡不安穩,只能搶先一步,蓋上薄被,醞釀睡意。
幸而周圍的嘈雜聲,在收卷不久後,歸為窸窸窣窣。
他便伴隨著這一份自然的白噪音,安然入睡。
八月十二日,已近月圓之時,故而月明星稀,天幕被明月照亮。
可有些事情,在月光不及之處,悄然發生。
對讀所內,一位對讀官低垂著頭,連哈欠都未曾打,便突然趴到桌子上。
良久,他感覺背脊不適,驟然驚醒,挺直腰板,神色慌張地質問對面的對讀官:“呂對讀,你為何剛剛不提醒我,怎麼就讓我趴在此處熟睡?”
呂對讀瞪大雙眼,立即回擊:“羅對讀,羅崇嶽,你自己在對讀之時驀然倒下,我怎麼拍打你,都無濟於事。”
他稍作停頓,用略帶震驚的語氣強調:“難不成,你要我將此事告知主考官,讓他治你失職之罪?你可別忘了,這不是一件小事,也許你我二人都會因此被貶為吏員。”
費盡心思想要來此處當對讀官,自然是想著能憑藉著對讀的履歷升官,而不是一貶再貶。
呂原這句話一出,羅崇嶽就默不吭聲地檢查自己負責的硃卷,幸好這些硃卷還似昏睡之前一般,放在原位。
檢查完畢,他便低聲說道:“適才多有得罪,請呂兄見諒。”
呂原大手一揮,眉眼略帶笑意,輕聲回應:“你我在此,都是為了我們越朝,為了當今的聖上,不必多言。現下最要緊地是將這些墨卷與硃卷對讀完畢,將它們送到主考官那裡。”
“呂兄所言極是。”
羅崇嶽回應道,隨即投入對讀的事務之中。
王晟自是不知曉對讀所發生的事情。
他早早入睡,又按時醒來,洗漱完畢,將香囊與木板放回原位,就坐在原位活動手指,準備開考。
“咚——”
衙役敲打著銅鑼,於睡夢之中的考生也被這巨大的動靜吵醒,立即起來準備。
當然,自然也有考生深睡不醒。
這時,衙役不上前提點,若在考卷下發前醒來,縱使沒有時間洗漱,但實在稱得上幸運。如若在考卷下發之前,還未曾起,那麼這位考生,也將被扶出考場。
正巧,距離王晟不遠處的一位考生,因此斷送了自己這次的鄉試路。
他眼睜睜地看著那人被扶出,心中慶幸自己提前醒來。
王晟開啟發下來的卷子,看著題目,應當是“論”。
“仁者,以天下萬物為一體。”
王晟不能在自己所讀的書籍之中查詢到這句話的出處,卻能明顯感受到,他所傳遞的思想,即“萬物一體”。
他思索片刻,就決定緊扣“仁”字展開論述。
四書五經中有多處提及“仁”的思想,王晟在糾結過後,選用《論語》與《孟子》的相關內容進拆解詳述。
因為,若是單單隻談“仁”,不談“仁”如何做,這也就達不到萬物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