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王康去哪了?(第1/2 頁)
♂♂♂看♂書↙手機使用者輸入:♂m♂.♂♂♂♂.♂co3
自義傾侯劉章公然對抗朝廷起,北疆行省大部分州府響應,關府嚴令,掐斷聯絡。
劉章並沒有什麼反叛的名義,因為趙皇姜承離根本就不是昏庸無道,魚肉百姓的君王。
他還算是頗有民心。
因此,劉章發文提出幾大訴求,廢除新政繼續推行,廢掉王鼎昌富陽伯爵位,將其獨子王康壓解,交由他處理……
類似於種種,說的冠冕堂皇,什麼若不停止,國將不國,而且還以王康為主要物件,作為把柄提出。
因為現今明眼人都知道,王康才是趙皇這邊最鋒利的刀。
只要把王康消滅,或者由此逼宮,必然事半功倍。
他歷數了王康幾大罪狀,直接筆伐誅心,各種舊賬全部翻了出來。
身為主管外事的主客司郎中,對待來使,不敬不尊,是越趙之間,甚至是**而起的主要根源,罪魁禍首!
身為科考主官,總事科舉,監管不嚴,監督不力,致使發生舞弊大案,事後卻當做沒事人一樣,反而讓淮陰侯沈元崇背了大黑鍋。
人家高風亮節的請辭,感覺遭遇不公,無奈之下,反叛趙國,加入越國……
總之這篇發文,基本就是顛倒黑白,毫無道理,就是潑髒水,還為沈元崇洗白。
王康所做的好,根本不提,反而將不好無限忘大。
不忠,不義,不仁,不明的一個大禍害!
必須得而誅之。
而目前所提出的最大罪狀,便是王康棄城出逃。
身為城守,守土衛城。
結果呢?還跑了!
不但跑了,還把城燒了,這樣的城守,無疑是很失職的。
丟城失戰,若真較真,是重罪,在軍中是要重罰,是要殺頭的……
而這也是最荒唐的。
大軍來襲,孤立無援,堅守多日,已經不易。
能安然而退,更是難得,可以說是載入史冊的經典戰役。
王康救了風安城那麼多城民百姓又怎麼不說?
緊接著,劉章又親自發出剿文,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清楚王康!
一時間,王康站在了分口浪尖,
成為了各方博弈的中心。
這些訴求趙皇當然不會應允,反而直接強勢發起內戰。
整個北疆行省亂成了一團。
朝廷平叛大軍,越國大軍,沈元崇的兩萬人馬,劉章組建的義傾軍……各方混雜。
而且他們都有一個潛在的目標,王康!
越軍大帥陳湯,吃了那麼大的虧,總要補報的,恨不得坑殺王康。
沈元崇也是如此,他們兩方本就有著大仇,他帶兵出淮陰,就是為了攻擊王康。
朝廷大軍,接到趙皇御令,先不管叛事,先找到王康。
他也沒想到王康竟然會這麼決然的留下,為了風安城的城民百姓。
越是這樣,趙皇越不會放棄。
劉章也在找,他不但現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而且王康還是公子,必要殺的人。
各方人馬,各方勢力,都在找王康,但他們發現,王康卻根本找不見,不知去了哪裡?
彷彿是失蹤了一般。
最先發現的是陳湯,他帶著幾萬大軍,穿過風安一路向兗州方向前進。
糧草全無,軍心都有些渙散。
哪怕一路掃蕩,也沒發現什麼人家,更沒有什麼糧食作物。
天漸寒,日漸凍。
這可真是遭罪啊,又冷又飢。
但陳湯一直在堅持,他心裡有個執念,這個時候若是回去,從此他會被笑話死的。
最起碼也要佔據一城一地,坐看趙國內亂。
而且王康有很大的可能,是往兗州方向逃離。
他帶出那麼多的城民百姓,總不能不管不顧吧,總是要安置吧。
而兗州地廣,是最好的選擇。
但兗州已經不歸順朝廷,陳湯猜想,王康應該是先帶兵攻個小城,作為安居之點。
一路上,陳湯撒出去的斥候,不計其數,但奇怪的是,根本就沒有什麼發現。
沈元崇也是如此,他心焦到不行,劉章跟他,可是一夥的,自己來攻兗州,這不是玩鬧麼?
可現在陳湯好像看出他的假意,一直威逼,而他就算是假意投靠越國,也得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