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歪的靶子(第3/3 頁)
?
這一輪法國國內的種族矛盾,由於有色人種的節節退讓,維持了多方都挺不滿、但姑且能忍的局面。這種局面是暫時的,一戰結束三年,三年間,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德國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經濟實力明顯增長,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的股票遊戲玩脫了,水靈靈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陸續引發各國嚴重的政治危機,強國為擺脫經濟危機打起了貿易壁壘戰。除了讓安妮買不到好用的德國產腳踏車,實際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
經濟出問題後大批人失業,社會開始動盪。偏偏德國由於凡爾賽和約對戰敗國的嚴懲和限制,無法透過自身內部經濟政策的調整來擺脫危機,只能藉助原有的軍國主義與專制主義傳統瘋狂對外擴張,迫切夢想打破一戰定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面對德國等國的侵略,英、法、美為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的既得利益儘可能禍水東引,犧牲弱小的國家來滿足侵略者的擴張慾望。小國奮勇抗爭,可它們不是國力過弱,便是戰略失誤,又或者未能得到大國接濟,基本處於孤立少援的境地,被侵略者各個擊破。
資本強國不是不知道,默契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會助長侵略國的囂張氣焰,因為換作他們,就吞併那點小國是不可能滿足胃口的。
換位思考成功了,區域性反侵略戰役失敗了,第二次世界異能大戰如智庫預想那般轟轟烈烈鋪展開來,不過這個時候他們也做好全國動員,去殖民地搜刮一波物資,能夠比較從容地開打了。
二戰與一戰面對同樣的問題,青年乃至中年公民上了戰場,法國的低端勞動力瞬間緊缺。
法國政府覺得既然跑來的土著會說法語,還是從自己殖民地來的,足夠便宜老實,正是最合適的苦力人選。雖然他們詭異的法語口音普遍叫人很想甩兩巴掌上去,但是沒關係,賺錢嘛,不寒磣,人來多少收多少哦?修鐵路,鍊鋼鐵,這類重體力活總是需要人的嘛,又沒法指望本國的老弱婦孺上——她們上了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五六個成年男性的活。
至於來幹活的殖民地人有沒有老弱婦孺……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法國政府又沒拿鞭子抽她們逼她們賣命。
安妮推開教室門,看到半黑半白零星幾個黃面板的學生心口一堵,勉強繃住慈愛的表情暗罵道:“都怪這群移民要搶我們的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