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公主死遁謀大業假道人面聖求賜婚(第1/2 頁)
費紅英順利脫身後,去客棧換上自己的衣服,將道袍裝入包裹裡,在鏡子前仔細確認了沒有破綻,才趕往江府。
今日一早給時異餵了解藥,此刻也差不多該檢查效果了。
門軸新上了油,推開時無聲無息。
但費紅英不曾學過輕功,腳步聲還是被時異察覺了。
時異見她進屋,只問候一聲“神醫姑娘”
,聲音仍然沒什麼力氣,精神卻比前兩日好了許多。
身體仍被綁著,活動範圍不大。
費紅英搭腕號脈,便知他已經有所好轉。
只要定期服下足量的解藥,身體遲早能恢復正常。
但她要不要讓他恢復正常,終究還是取決於江御暮的態度。
雖然她們平日裡一直以朋友相稱,但費紅英從小就知道,她們終有一日要做君臣——如果足夠幸運的話。
如果……得月國能起死回生的話。
故國尚在時,她娘費杏林曾是鎮國長公主身邊最受倚重的軍醫,隨軍東征西戰,安定邊疆。
誰知先太后驟然崩逝,小皇帝不遵遺詔,趁長公主回京奔喪,卸甲入宮時,竟設伏兵百人於殿內,下旨誅殺。
幸而長公主早有預料,未雨綢繆,提前讓費杏林製出了一味假死藥,才得以保住性命,金蟬脫殼。
她當然不甘心就此遠遁江湖。
效忠於她的部將們,也無人咽得下這口氣。
然而彼時她手中僅餘一支殘部,若貿然起兵,縱然他們再如何忠心耿耿,再如何驍勇善戰,也難以逃過朝中武將的聯合鎮壓。
更何況,皇權傳承的“正統”
二字便如一座大山,死死壓在所有人的頭上。
若無合適的契機,縱然她能攻入京城,朝中百官與天下萬民也只會將她視為逆臣,而非新主。
所以,長公主只能遁名匿跡,帶著舊部隱入山林,養精蓄銳,以待來日。
她需要一個契機。
可她不想被動等待一個契機。
於是,她決定自己創造一個契機。
如果天下臣民都極其看重所謂皇權正統,那麼,她就要讓自己成為僅存的,唯一的正統。
在此期間,先太后的親侄,也就是她的表兄江淮照,一直在秘密與她傳遞訊息。
先太后雖已崩逝,餘威卻尚未消散,江家在朝中仍然頗有地位,縱然小皇帝已經親政,也不敢輕易打破平衡。
江淮照不動聲色,默默調查,很快就確認了挑唆小皇帝誅殺長公主的罪魁禍首——宰相穆明。
小皇帝愚頑心盲,他卻將穆明的狼子野心看得清楚。
在長公主的授意下,江淮照不僅不阻止穆明一步步蠶食皇權,甚至還給他提供了明裡暗裡的各種幫助。
面對穆明的懷疑和試探,江淮照佯裝不知他也參與謀劃了長公主之死,只將一切矛頭指向小皇帝。
“此子年少不成器,已顯昏庸誤國之兆,若有君等賢臣取而代之,如何不可為?下官實不相瞞,先太后走得蹊蹺,長公主也被皇帝誅殺,若再不有所行動,只怕下一個歸西的,就輪到我了。”
穆明對他的自白深信不疑。
當然,另一部分原因也在於,他當時迫切地需要一個盟友。
一個位高權重,在朝中頗有威望的盟友。
所以,他更願意相信江淮照沒有撒謊。
而江淮照,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穆明順利從小皇帝手中奪來皇位,論功行賞,把油水最大的戶部交到了江淮照手中。
原本打的算盤是——江淮照若敢居功自傲,貪得太過分,他就下令殺之。
沒想到,江淮照竟無比安分守己,從不以功臣自居。
當然,他也是會貪的,只是貪得不多而已。
畢竟全然不貪之官,在朝中反而沒有立足的餘地,古來如此,代代皆然。
皇帝哪曉得,江淮照貪來的銀錢,一部分用於杏林醫館,一部分用於枕閒書鋪,至於大頭,都在妻子“回鄉探親”
之時送入了涵州。
江御暮出生不久,就被費杏林送來京城,一直以庶女身份養在江淮照身邊,不過每年過冬時,都會被送回涵州,與生母長公主相聚。
如今正是春夏之交,離立冬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也許今年回涵州時,江御暮能給母親帶去一個好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