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擦肩而過(第1/3 頁)
\"想逃?\"衛山河決定結束這場遊戲,他已經大致瞭解對方的飛行技術。貓捉老鼠的遊戲,結束了。
調整飛機航向和飛行姿態,他一頭猛追上去,飛機發動機很快將空軍一號加速到0.8馬赫的速度。
比斯特可能也聽到了身後發動機的轟鳴,回頭看見高速接近的空軍一號,雙方的距離瞬間拉近了一大半,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雙手一推操縱板,本能地降低高度以躲避追擊,純粹是下意識的反應。
此時,他已無暇多想,時間緊迫。不過他的反應還算敏捷,真的避開了空軍一號的正面。
\"嘿,高度太低了,算你跑得快!\"
衛山河有些後悔,剛才衝動地將飛機速度提得太快。現在對方速度很低,自己想再降低已來不及,而且以這樣的速度,很可能導致失速。此時海面上還有不確定的亂流,低速遇到亂流的後果不堪設想。衛山河靈光一閃,沒有降低飛機速度,反而加大了油門。
新鮮的燃油直接噴入燃燒室,劇烈燃燒,轉化為更猛烈的推力和黑煙。得到額外動力的戰鬥機以更恐怖的速度撲向受傷的敵機。
飛機立即加速至0.93馬赫,外部區域性氣流速度達到音速,產生區域性激波。飛機氣動阻力劇增,衛山河還未關閉加力閥,飛機繼續以更高的加速度飛行。
在這短暫的瞬間,聲波使流經機翼和機身表面的氣流變得極為紊亂。飛機開始顫抖,操縱變得困難,機翼下沉,機頭下栽。
這就是所謂的\"音障\"問題。由於聲波傳播速度有限,當物體加速到與音速相同時,聲波會在物體前方堆積。如果物體有足夠的加速度,就能突破這個不穩定的聲波屏障,衝到聲音前面,也就是突破音障。
衛山河被疾風驟雨般的速度壓在老舊木椅上,但他依然熟稔地操縱著那架老舊的螺旋槳戰機,貼近那架美軍的野馬戰鬥機,近得幾乎擦肩而過。
沒錯,就是擦肩而過。因為接近音速飛行時,聲波如同一道無形的牆,無法像平時那樣散開。
氣體在飛機周圍積聚,彷彿一面實體的障礙。衛山河駕駛的戰機以不足三十米的距離掠過野馬戰鬥機,他的飛機速度剛剛跨過音速的門檻。
突破音障後,飛機前端形成一個錐形的音波,對衛山河來說,這不過是耳邊的微風。對強化過的螺旋槳戰機來說,音錐的衝擊也不足為懼。但對於下方的美軍野馬,卻如同天崩地裂。
音錐的衝擊波對旁觀者來說,就像在耳邊炸響,這巨響被稱為音爆。強烈的音爆震破了美軍飛行員的耳膜,讓他痛苦不堪,五臟六腑也受到衝擊,鮮血從七竅流出。更糟糕的是,衛山河的飛機高速掠過,引發的氣流足以讓野馬失去控制,更別提低空的音爆對地面建築的破壞了。
“哈哈哈!用尾流和音爆打下敵機,我可是頭一個!”看著空中破碎的美軍飛機,衛山河揚起機頭,適應過載後,他暢快地大笑起來。這種獨特的攻擊方式,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而比斯特這位美國空軍的精英,也為這段傳奇增添了光彩。
半小時後,從婆羅洲起飛的戰機聯隊,消滅了被引誘走的美軍戰鬥機群,隨著更多噴氣式戰機進入戰場,這次攔截任務已無懸念。
根據隱形戰鬥機的戰場資料,以及獨聯體軍參謀部輸入的作戰計劃,智慧系統像一位稱職的參謀,條理清晰地分析著。它的陳述沒有過多主觀邏輯,而是基於數學邏輯的推演。
衛山河回憶起計劃的細節,最初不轟炸共青城,是為了更好地破壞防線,為裝甲部隊的推進創造條件。雖然空襲能將共青城化為廢墟,但要佔領幷包圍百萬盟軍,還需裝甲部隊和步兵的配合,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第二波轟炸機群還有多久抵達戰場?”衛山河問道。
智慧系統回應:“據系統計算,第二波轟炸機群正由大量制空戰機護送,飛往共青城防線,一部分繼續轟炸,掩護坦克叢集。主力將在制空戰機的保護下,轟炸城內要地、機場、油庫、兵營和物資倉庫。”
國防軍控制的寧古塔距離華夏邊境約一百五十公里,距離共青城八十公里。因此,強大的戰鬥機群保護下,轟炸機群甚至能從東北邊境出發,轟炸至海濱的戰略目標。西北方向的美軍主力和空軍基地,則鞭長莫及,註定會有一場華美之間的遠東空戰。
專屬戰鬥機的雷達螢幕上,大量訊號閃爍,一大群亮點朝代表共青城的紅點聚攏,同時,反方向,一小片移動的光點也在高速接近。看來,第二波轟炸機群的護航機群還需先解決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