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尋找下一個地球(第1/2 頁)
“……氦-3,好東西啊,不僅僅是一種能源,還可以用來做某些超流體實驗,可以一定程度擬合宇宙弦的形成……”
“而且單質氦-3是一種惰性氣體,很難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對許多實驗也非常有幫助。
x”
聊到氦-3,物理學家丁一東教授說出了一串奇怪的名詞。
他心中還在想著他的科學實驗。
一直到現在,物理學的黃金盛世還沒有過去,還有大量的難點沒有攻克。
各種理論層出不窮,人類的技術也在蓬勃發展。
這位大科學家覺得……在這裡開會有點浪費時間,他更想要回到自己的實驗室。
經過長達一百六十年的艱苦奮鬥,這些工作習慣都刻在了人們骨子裡。
特別是安裝了大腦晶片,智力得到了飛躍以後……所有人都感覺突破到了另外一個層次。
人們思維的活性大幅增強,奇思妙想也層出不窮,不做科研……實在有些可惜了啊。
其中一位工程師倒是說了個有用的觀點:“如果用氦-3代替氘作為主要的核燃料,核反應更加清潔。沒有了中子流,核反應爐的維護間隔可以增加18倍!這對於我們是大有好處的。”
“而且氦-3彈的當量更小,可以在較小的反應爐內進行……”
現在人類確實實現了核聚變,卻是直接用幾公里厚的反應爐,再加上強磁場,粗暴地將核爆能量直接吃下。
這種反應爐長期運作下來,也需要一定的維護。
而核反應產生的中子流更加討厭,中子本身不帶電,不能用磁場或者電場隔絕。這些中子混在離子裡邊,不僅會破壞爐壁,還會破壞發電機的相關裝置,使得維護工作大大增加。
如果用氦-3作為核燃料就不會產生中子,確實清潔高效了許多。
“甚至……更高等級的星際文明也是需要氦-3的,它也是文明間的一種交易標的。”
眾人熱烈的討論著,開採氦-3成為了首選大事。
當然,這件事不能作為長期的工作計劃,憑藉儲存在諾亞號的海量機器人,幾年內就能完成開採工作。
那麼,幾年之後,人類應該幹嘛?
現在人類成為了星際文明,可以涉足的區域更加廣闊,可供選擇的目標太多太多了。
但人們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轉,有許多事情人們必須要搞清楚才行:首先自然是……新人類文明應該如何發展?
剛剛踏入星際的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整個宇宙?或者說……如何面對充滿了秘密的銀河系?如何對外探索?
雖然從外星生命體“黑”的報告中,人們得知了一些宇宙基本資訊,但這點資訊依舊太少太少。
於易峰想了想,直接說道:“就這樣漫無目的地漂泊在銀河系,實在太過危險了。”
“所以我認為,如果有一顆類似於地球的母星,或者有一顆太陽作為後盾,然後再向四周探索,無疑更加符合我們的思維邏輯。”
“……就目前而言,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尋找下一顆地球,尋找下一個太陽系!”
“大家覺得呢?”
這個方案獲得了在座各位人士的一致首肯。
每個第一代的老人,都非常向往另一顆地球。或許是年紀大了,時間久了,他們莫名懷念地球上的一些日子。
“半年後,我們將到達gb131號行星,挖礦的時間大概在兩年左右。接下來大家有什麼合適的目標可供挑選?類似於地球的行星我們有發現嗎?近一點的那種。”於易峰一邊問,一邊研究綠光文明曾經發過來的星路圖。
上面的資訊並不是很多,只是標註了一顆四千多光年以外的恆星,在銀河系核心的外圍區域……
那應該是綠光人的殖民恆星。
綠光人還欠人類東西沒有還呢……
不過,人類暫時不可能跑到這麼遠去勒索綠光人。
光憑飛船的體積上看,人類的科技還是比不上綠光文明……跑過去要債,就是被吊打!
天家湯姆遜率先提議道:“我們身處的這個雙星系統,不存在像地球一樣的生態環境……所以我們必須離開這個恆星系統才行。”
他操作著計算機,螢幕上跳一個比較複雜的影象,正是雙星的執行軌道。
宇宙中的二體問題,如果只考慮萬有引力,以一個星體為參照系,另一個星體的運動軌跡是圓錐曲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