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陽間地府(第1/3 頁)
元狩十一年四月,馬車重新上路
褒可青開啟裝著自映山紅臉上取下的胭脂盒,拿起毛筆往胭脂盒中沾染粉末,在一張較窄狹長的紙條上寫下:“七星海棠之解藥”,七子寫完便停筆,將胭脂盒蓋好放回醫藥箱內。
“這是給那姓宋的老頭送去?”元狩帝見褒可青停筆收拾,出聲問道。
用解藥寫了“解藥”,南華山派拿到這張紙條後,將紙張上面的胭脂刮下來,細細研究,便可以製作出相應的解藥。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門之間再遮掩、攀比,拒絕互通有無的話,只會導致自己及門派固步自封、毫無進步”,褒可青慢慢解釋道,南華山派毫無保留地向自己展示了門派內的絕密,那自己就該有所回報,禮尚往來、理所應當。
“宋慈乃當世的名醫,你可以喚他宋大夫”,褒可青鄭重地說道,也不知元狩帝是抽什麼風,似乎很不待見自己的師父宋慈。
元狩帝嘴角微瞥,宋慈平白高了自己一頭,褒可青不往那個方向想,可不就是不知道麼。
“稀奇,你會不知朕不待見他的理由”,元狩帝提醒道。
褒可青卷著紙張的手一頓,下一刻便恢復了自然,沒有回答元狩帝,而是直接捏著捲紙撩開車簾,側過腦袋對著身旁騎著馬兒的陸炳說道:“陸炳,傳喚南華山派的飛鴿,將這個訊息傳遞給我師父”。
“喏”,陸炳低頭伸手接過褒可青遞過來的紙張,自懷中掏出一個極細小的木桶,拔開木塞子將紙張塞進木桶內,隨即緊緊闔上塞子。只見陸炳將自己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彎曲靠近自己的嘴,再用嘴唇包裹住手指,向兩個手指開口處吹氣,三長兩短之後,一隻白鴿從遠處飛來,直接落在了陸炳的肩頭。
自上一次從南華山派左長老座下五弟子陶思端處得到了這隻白鴿後,褒可青便交由一直在暗處保護自己的陸炳手中,由他訓練並使用這隻白鴿,專門用於褒可青與宋慈之間傳遞訊息。
陸炳伸手撫摸了幾下白鴿,將小木桶牢牢地綁在了白鴿的腳上,再從懷中取出一袋吃食倒入自己的掌中,由著白鴿在自己的掌心中啄食。
白鴿吃完掌心的食物後,低下腦袋蹭了蹭陸炳的手指,似乎很是依戀陸炳。
“去吧”,陸炳輕聲說道,白鴿瞬間展翅向馬車行進的反方向飛去,而馬車則一日一夜不停歇地向朔州行進著。
翌日清晨,辰時一刻,朔州
一個少年人正扶著老婦人往朔州府衙步履艱難地走著。
“奶奶,慢點,反正到了那裡排上隊了,能領到的米粥內也沒幾粒米,咱們不著急”,少年名叫史文豔,是土生土長的朔州人,少年瘦弱的臉龐上沒有一絲這個年齡該有的朝氣和活力。
史文豔抬著無力的步伐往府衙不停地走,他從鄉親處得知朔州是整個西北災情最嚴重的地方。
十天前在他以為即將要下九幽見自己親生父母時,朔州府衙卻突然開始開倉放糧,並於多地組織官府煮粥賑濟百姓,規定一天三頓,每日辰時三刻開始,分三次施粥,每頓一人一碗,但需要人到現場領取,且當著官兵的面直接喝掉,不能省下來帶回家或者幫家人領取。官府的舉措雖然嚴苛無情,但好歹讓史文豔活了下來。
“文豔,別這麼說,官府已多年未開倉放糧,這次卻破天荒地組織了那麼多地方煮粥賑濟百姓。如果不是這些米糧,俺們祖孫倆早已經餓死了”,老婦人伸手拍了拍史文豔的手背,有氣無力地安慰道。
“知道了,奶奶,前面快到了,奶奶不著急”,史文豔也安撫著奶奶說道。
“俺不急,俺不急”,雖然嘴上說著不急,老婦人的步伐依舊不敢放緩一步,右手拄著柺杖,左手牢牢地抓著自己親孫子的手。祖孫倆相依為命多年,誰也離不開誰。
拐了個彎,祖孫倆看著前方長長的隊伍,心中毫無意外,有許多人就從未離開過這裡,即使喝完了傍晚那頓,也只是找個府衙附近的角落裡窩著,每日都靠著那三碗的薄粥支撐著身體內最後的那口氣。
幸好正值春日,夜晚雖然有些涼意,但至少不會凍死人。
祖孫倆默默地站在隊伍的最後方,等待著府衙大門開放。
朔州府衙門前百姓眾多,一個個百姓身著破衣爛衫,也許是體力不支,又或許覺得沒什麼需要討論的,數以萬計的百姓卻呈現了一副詭異安靜的場面。
史文豔抬頭默默地看著朔州府衙的大門,即使此處是朔州級別最高的官府機構,但凋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