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戰報(第4/4 頁)
備如此遠見和勇氣,實屬罕見。即便是秦朝的皇帝和漢朝的舞者在同等年紀,也不會有如此的視野和膽識。漢朝能有如此一位慧眼識珠的孫子,未來成為我國的王子,對於陛下、皇太子以及我們這些大臣而言,都是一大喜訊!”
紀孫和的讚美讓劉啟不自覺地挺胸抬頭,心中湧起一股自豪感。
魏國公和盧達也滿懷欽佩地附和道:“皇孫的言辭確實觸動了我們漢朝的戰士心靈。如今我國軍隊強大,戰馬雄壯,正應乘勝追擊,征服四方!”
劉邦點頭表示同意,眼中閃爍著歡喜之色,他高聲對劉盈喊道:“孫子,過來,到爺爺這裡來!”
劉啟緩步走近,正打算行禮,卻被劉邦親切地抱起,放在了自己的臂彎裡。
“是誰教你這些話的?”劉邦輕聲詢問。
劉啟回答道:“這些想法大多是我想出來的,只是些粗淺的見解!”
“這並非謙虛,而是皇帝的智慧所在。”劉邦笑著,眼中閃過一絲得意,“河流與山脈橫亙,一切均歸漢朝所有。你的話讓我想起了當年在天空中戰鬥的日子!”
“然而!”劉邦的語氣突然一變,“儘管你說得有理,我們也不能僅憑你所說行事。”
“為什麼?”劉啟困惑地問。
“因為,”劉邦笑了起來,“你曾祖父不希望你成為另一位漢朝皇帝!”
:“賢良的孫子啊,
“人們都說漢朝的皇帝是具有偉大策略的英雄,統治了無數代!”
劉邦抱著他的曾孫,語氣緩慢地說道:“但在我看來,他們不過是龐大的消費者罷了!他們或許在一生中享受了無數,但也揮霍了接下來兩代皇帝辛勤工作所積累的國家財富!”
“你知道戰爭為何而戰嗎?”
劉啟沉思片刻,“為了財寶和糧食!”
“確實如此!”劉邦笑著點頭,“但這些財寶和糧食究竟從何而來?”他續道,“皇帝、大臣和士兵,他們都是消耗者。他們消費財寶和糧食,卻並未生產出任何東西。這些財寶和糧食實際上是由全國範圍內的普通百姓耕種得來的。他們種下的每一粒種子,灑落的每一滴汗水,都希望換得豐收。一個家庭在九畝地上辛勤勞作,可能僅能比往常多產一點點糧食,而在繳納了皇家的稅賦後,他們所剩無幾。”
“然而,僅僅足以為生存而產的收成,讓人們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若是天氣不巧,收成不佳,他們就得依賴半生不熟的食物維生。在收成欠佳的年份、遭受自然災害或饑荒之時,人們往往別無選擇,只能食用草根和樹皮,乃至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孩子和丈夫!”
劉邦緊了緊懷抱中的曾孫,語帶感慨地繼續說:“我親身經歷過那些艱難歲月,你的曾祖父、我的哥哥和我,差點餓死街頭!”
“人或許可以承受各種形式的殘疾,但飢餓卻是無法容忍的極限。你誕生於一個富足且特權環繞的環境中,身著華美的服飾,享受著佳餚美饌。你未曾目睹過餓殍的慘狀,那景象遠比任何惡靈更為令人心生畏懼!”
劉啟聆聽著劉邦的話語,從中感受到了他聲音中所蘊含的深沉苦痛與哀傷。
他未曾料到,這位被歷史記載為暴君的劉邦,竟能對人民的苦難有著如此深刻的感悟。
然而,這種深刻的洞察力恰如其分。
劉邦,這位出身自寒微家庭的兒子,在秦朝末年那場肆虐的瘟疫和饑荒中,親眼目睹了他的父母和哥哥因飢餓而離世。他深知民眾的苦難,漢家的艱辛。他對腐敗官員對百姓可能造成的傷害有著清醒的認識。
“百姓們勤勞耕耘,卻往往入不敷出。”劉邦在劉啟發言時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何會如此?因為所有的稅收都上交給了政府。幾畝薄田所能產出的糧食有限,地主收走了租,官吏徵走了稅,剩下的糧食連幾餐都難以果腹。”
“民眾之所以起義,乃是因為飢餓!”
“你渴望成為皇帝,令所有人都對咱們的漢朝心生敬畏,讓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脈都歸屬我們的國土。這些話傳入我們耳中,令人感到失落。但我們真的需要透過戰爭來實現這一切嗎?數千鐵騎出徵,戰火可能燃燒數月,那麼糧食將從何而來?”
劉啟沉思了片刻,隨後低聲回答:“來自百姓。”
確實,他成長於一個極度繁榮的時期,儘管出身平民,但他從未為食物擔憂過。在那個時代,糧食便是生命,它關係到無數個人、家庭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