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埋下禍根(第2/3 頁)
說,並不足以讓遼國付出慘痛代價。”
“要說花費高的,當屬佛、道二門!”
楊嗣只說到這裡就不再開口,蘇子瞻也已全然明白意思。
他的表情變得有些古怪,沒來由心中產生幾分罪惡感,但一想到遼國對邊民的侵擾,他覺得自己似乎沒有資格替燕雲的百姓去同情遼國什麼。
蘇子瞻點點頭:“到時我會獻給遼帝一首《繞佛閣》,至於其他的,還得仰仗楊相公了。”
“無妨。”楊嗣神秘一笑:“老朽亦是早有準備。這次,就讓你我一同敲響遼國的喪鐘!”
……
果不其然。
宮宴時,耶律基聽聞蘇子瞻是這次大宋“千秋一榜”的省元,並且要來給他寫詞賀壽,自然大喜過望,忙令左右給蘇子瞻看座,並且賜下水筆。
蘇子瞻面對如此大場面,絲毫不懼,當眾提筆寫下一曲《繞佛閣·望白雲寺尋古佛不遇》
前唐最具傳奇色彩的白雲寺,再加上曾庇佑過大唐氣運的東來佛祖。
在蘇子瞻大開大合的文風渲染下,遼國君臣的情緒被調到高潮。
而楊嗣則趁著這個機會,將一張東來佛祖的親筆字帖,以及一幅吳道玄親筆畫的《東來佛》同時獻給耶律基,以示大宋朝廷的拉攏之意。
遼國君臣對他們的險惡用心渾然不覺,本著慕強的心理,反而認為這是宋廷上下在對他們示弱。
一時間,宮宴的氣氛提高到極點。
曾子宣做得離二人不遠,他打小在兄長曾子固與師父歐陽文忠的教導下,對朝廷之事也算是敏感。
楊嗣與蘇子瞻究竟意欲何為,曾子宣洞若觀火,不由羨慕起蘇子瞻的緣法了。
他日大宋如能滅遼,當後人提及此事時,蘇子瞻這三個字是繞不過去的。
曾子宣頓時產生了幾分危機感。
他看著意氣風發的蘇子瞻,暗暗做出決定。
既然蘇子瞻奠定了遼國滅亡的禍根,那麼,就由他順著這一節禍根,親手覆滅遼國的基業!
遼國居於大宋以北,從西到東依次是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下京道其實是東京道,只是我有點強迫症。)
遼國君臣沿著行宮以四時之宜而動。
其中,當今遼國天子居於上京臨潢府。
中京道,是以大定府為中心,與大宋燕雲各州毗鄰,歷來是遼國南營大軍的勢力範圍。
只是,在耶律重攫取軍中大權公然與遼廷對抗後,中京道自然也成了遼國叛軍的聚集地。
下京道居於遼國以東,其中女真各部繁衍生息,還有唐時室韋等部族的血裔傳承,是整個遼國範圍內最亂的一塊,同樣也受到最多的剝削。
得益於大宋連年支援女真這一“攪屎棍”行為,下京道在遼國兩方決裂後,反而有了左右橫跳的資格。
……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顛簸。
上京,臨潢府。
楊嗣掛著宋國使臣的印信,左右蘇子瞻與曾子宣亦是打扮正式,在隨行宋軍的護送下進城。
耶律基聽聞這訊息,派出同胞兄弟魯王耶律攆親往迎接。
說起來,楊嗣與遼國的恩怨情仇幾乎貫穿了大宋建國至今。
其父楊無狄生前是遼國的心腹大患,一輩子爭遼討遼,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楊嗣的六位兄弟在世時,也皆是大宋震懾燕雲的驍將。
至於他自己,由於早年從事商賈的緣故,不止將買賣做到西北党項,遼國更是他的一大目標,這也讓楊嗣與遼國的上層打過關係。
一路走過來,蘇子瞻與曾子宣看著楊嗣得心應手的模樣,尤其是無比自然的動作,以及一口流利的契丹語,若非相貌上與契丹人差異不小,否則真以為他也是契丹出來的。
耶律攆與楊嗣問候過幾句,視線很快落在蘇、曾二人的身上。
準確地說,是蘇子瞻。
當有一位遼國官員在他耳邊說過幾句後,耶律攆頓時兩眼一亮,他快步來到蘇子瞻面前,抓住他的手:“你便是蘇子瞻?這一屆的大宋省元?”
蘇子瞻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點引起了這遼國王爺的興趣,出於禮貌拱手一禮:“在下蘇子瞻,見過魯王。”
“千古一榜的省元,不錯。”耶律攆面露讚許,再度開口:“既然這樣,你的詩詞功底應該不錯?正好,陛下也喜歡詩詞,你稍後且給陛下獻上一首。”
一旁的曾子宣見此一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