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皇權特許,先斬後奏(第1/3 頁)
第66章 皇權特許,先斬後奏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未曾來過江南的人,總是會從前人的詩句中想象著江南的美:小橋流水,船渡人家,杏花微雨,美人如玉,山水如畫。
可惜,如今的江南,卻多了幾許肅殺、血腥、淒涼。
官道上不時可見成群的難民、乞丐,甚至是無人掩埋的屍骨。
此行,丁修僅帶了三百餘人,全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
不過他是奉旨執兵符出征,可調動江南一帶的衛所協助剿滅倭寇。
如有抗令不遵者,可先斬後奏!
這日,丁修一行人趁夜低調地抵達了鎮江船廠。
大明的造船業曾經空前發達,一騎絕塵。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遠達東非、美洲。
最鼎盛時,大明大大小小的巡船、戰船、遠洋船等等多達三四千艘。
如果大明那時候便有殖民的理念,還有大不列顛什麼事?
那時候的大明,無論是船隻、航海技術、各類儀器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的,比如航海羅盤針、計程法、測探器、牽星板、針路記載、航海圖繪製等等。
可惜後來卻自廢武功,閉關鎖國,曾經興旺一時的寶船廠自此衰落。
鎮江船廠更是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不過,這也正好讓丁修作為臨時營地,總好過在荒郊野嶺紮營。
傍晚時分,久未見面的盧劍星來了。
丁修之所以選擇鎮江為臨時營地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這裡距離金陵較近,萬一那夥倭寇真的喪心病狂跑去攻打金陵,也正好從後面殺他個措手不及。
二,盧劍星所在的千戶所就在鎮江,這樣調人就更加方便了。
“盧大哥,好久不見……”
“兄弟,你可算來了!”
一見面,二人親親熱熱來了個擁抱。
隨之,丁修將盧劍星迎到屋子裡問起了倭寇作亂的情況。
經過盧劍星一番解釋,丁修方才知道,這夥倭寇來頭不小,戰鬥力也很強悍,遠不是那些小團伙的倭寇能比的。
領頭之人名叫“柳生次郎”,乃是東瀛赫赫有名的柳生家族嫡系弟子,也是東瀛赫赫有名的劍客。
當然,東瀛人說的劍客大多都是用刀,劍客,只是一種習慣上的稱呼。
柳生次郎不僅僅是東瀛有名的劍客,而且還帶過兵,打過仗,喜歡研究各類兵法,對大明朝的情況也比較瞭解。
柳生次郎一向自負,野心勃勃,為了繼承家主之位,與一眾兄弟鬥得你死我活。
可惜,終究還是功虧一簣,一怒之下竟帶著不少人離開家族,說要自立門戶,還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做“柳生殺神”。
這傢伙有心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以證明他才是柳生家最優秀的人。
於是,四處招募人手並嚴加訓練,最終帶著數百手下渡海來到大明。
在臺州登岸後,柳生次郎率眾在山中找了個地方安營紮寨,一邊在周邊劫掠,一邊招募手下。
不少倭寇奔著柳生次郎的名頭紛紛前來投靠,令得柳生次郎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據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情況,投靠柳生次郎的其實不僅僅是東瀛的倭寇,還有不少山賊、流民、海盜。估計,那傢伙現在已經有四五千手下。”
“這麼多?”丁修不由皺了皺眉。
如果在北方,幾千人倒是成不了大氣候,畢竟北方有重兵把守。
但是在江南……真是一言難盡。
比如嘉靖年間,幾十個倭寇都能鬧得天翻地覆,甚至直逼金陵城下,可想而知江南一帶的防守有多薄弱。
好不容易出了個戚家軍打得倭寇聞風喪膽,結果卻因為嫉妒、黨爭、猜忌等各種原因,被排擠、被邊緣化……戚繼光苦心打造的薊鎮七大車營,也被朝廷給裁撤了。
接下來,二人又聊了許久,盧劍星方才告辭而去。
不久後,丁修又出現在船廠東側的一處無人之地。
這時,丁白纓從暗處走了出來。
丁修大步走了上去。
不等丁白纓回神,整個人已被丁修摟在懷中。
“師父,我想你……”
丁白纓本想用力推開這大膽逆徒,結果一聽到這句話,所有的清冷與矜持皆化成了繞指柔。
她伸出手輕輕地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