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畫壁(第2/5 頁)
野心的人,同孟龍潭想考武狀元一樣,他最終的目標是高中文狀元。
結果老天就像跟他開玩笑似的,正當他躊躇滿志,正準備啟程去參加鄉試之際,父親卻突然病故。
按例,他得在家守孝三年。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源之於古人推崇的孝道。
別說一個小小秀才應試,就算是朝中重臣,一旦父母過世,也得辭官歸鄉守制三年,稱為“丁憂”。
等到朱孝廉守孝期滿,母親又不幸亡故了……
得,繼續在家守孝吧。
不過守孝也有一個好處,守孝期間一般人是不會輕易登門拜訪的,有什麼樂子也不會來約你。
畢竟人家在守孝,你叫人去尋樂子有些說不過去。
所以,這個時候的應酬相當少,正好可以在家安安心心讀書。
正所謂厚積薄發,待到朱孝廉去參加鄉試時,一舉奪得了第一名。
鄉試第一名,稱作“解元”。
正如後世高考的省狀元一般,當然,地位可比省狀元高太多了。
因為透過了鄉試之後,便是舉人。
百姓或許可以欺負一下秀才,但沒人敢欺負舉人,欺負舉人那是犯上,是要吃牢飯的,嚴重者殺頭。
畢竟舉人已是半個官身。
考中了舉人,朱孝廉總算不辜負自己的“孝廉”之名。
他自信滿滿赴京參加會試,結果卻萬萬沒想到,竟然落榜了。
好在,他沒有灰心,在京城租了房子繼續埋頭苦讀,下次一定要高中。
沒想到,還是落榜了。
朱孝廉倍受打擊,獨自跑去酒樓喝悶酒,結果遇上了也在這裡喝悶酒的孟龍潭。
二人雖一文一武,但也聊得頗為投緣。
畢竟,武舉也要考文,比如《孫子兵法》、《六韜》等等。
要是沒有一點文學根基,又怎麼看得懂兵書?
所以,能夠憑自身實力考中武狀元者,皆文武雙全。
更巧的是,那天丁修也在那間酒樓喝酒。
一來二去,三人便成了好友,今天我宴你,明日伱宴我,有事沒事還要一起去喝個花酒。
喝花酒可是有講究的,不是叫幾個姑娘陪著就叫喝花酒。
比如一種比較盛行的遊戲,稱作:妓鞋行酒。
從字面上看,似乎是用姑娘的繡鞋飲酒,實則不然,是將酒杯置於繡鞋內,然後行各種酒令玩樂。
有人曾經專門為妓鞋行酒作了一首詩,稱女子的繡鞋為蓮船,詩名就叫《採蓮船》:
“春秋佳日,花月良宵,有倒屐之主人,延曳裙之上客。
綺筵肆設,繡幕低垂;綠蟻頻量,紅裙隅坐。絕纓而履舄交錯,飛觴則香澤微聞。”
這在後世之人看來,這也忒惡心了吧?
但在當時卻是一種十分雅緻的遊戲,各種花式玩法,樂此不疲,包括不少歷史上有名的大才子、大文豪也在其列。
說來說去,這就是一種戀足文化,讚美女子玉足的詩詞多了去,其中不乏名家。
就算到了後世,很多人口頭不願承認,其實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這樣的嗜好。
言歸正傳。
且說孟龍潭二人到訪之後,三人閒聊了一陣,朱孝廉不由道:“丁兄,小弟前兩日去仁光寺遊玩,無意間發現了一面壁面。
也不知怎麼回事,總感覺那壁畫有些神奇。”
丁修不由眉頭一動:“哦?怎麼個神奇法?”
“那幅壁甚是精美,山水如詩,繁花如錦,還有不少仙女在花叢中嬉戲。
當時,小弟觀摩了許久,總感覺那些仙女好像在移動,神情也有變化,定定一看,又好像沒有變化……”
聽到這話,孟龍潭不由笑道:“朱兄,是不是你盯得太久了,有些眼花?”
朱孝廉搖了搖頭:“要說名畫我也見識過不少,但從來沒有一幅畫能讓我產生這樣的錯覺,真的是太奇怪了。”
丁修當即起身道:“要不咱們現在就去見識見識,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走!”
於是,三人一起來到了位於京城東側的仁光寺。
這間寺廟的位置比較偏僻,廟不大,也不出名,所以香客也不多。
在朱孝廉的帶領下,三人一起來到了後院的一處偏殿。
壁畫位於偏殿右側,幾乎佔據了整面牆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