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第3/5 頁)
“鄉下有個院子也
是我們家的根。”如今既然有錢了,宓鳳娘還是想有個固定的房舍。
葉大富卻很相信女兒:“盞兒自帶福運財運,好幾次發財都是她的主意,這次我也聽她的。”
其餘兄妹也相信葉盞。宓鳳娘便也相信了女兒,葉家人達成一致:錢全部拿來買稻田。
只不過就算全部買田,也不過能買五十八畝水田。
五十八畝地聽著不少,架不住葉家孩子多,分下來一個人只有十畝左右。
這十畝可以求個溫飽,但比起葉家從前地主做派時少了許多。
在村裡一般農戶四口之家應當有40畝地左右,出產糧食60石。1四人口糧25石,留糧種4石,還有賦稅。扣除這些能餘下個10石餘糧已經算是老天開恩。
所以葉家計劃購買的這五十八畝地實際算下來一年只能攢個20石餘糧。
不過萬事開頭難,有了田壟做依仗後面總能更順當些。
聊到這裡,葉盞才瞭解到古代的地主並不是買田就能高枕無憂賺錢了,還有負重的賦稅:什麼地稅、戶稅、租、庸、調(後兩者主要透過農民自己織的布、棉、麻等實現)各種各樣。
直到了本朝才好點:先是不用人丁稅,所以百姓們才能隨意生養孩子。
第二是不用“庸”制,國家出面募兵制,農民不用去當兵,只要出錢補上身丁錢米就行。
百姓只要付田賦、折納、支移、交錢等便可以。
總結來說,就是本朝的稅賦雖然不低,但比前朝已經好了許多。怪不得歷史書上說宋朝是各朝各代中百姓幸福指數較高的一個朝代。
葉盞不由得感慨:“說不定以後會有一天,老百姓都不需再繳納賦稅了。”
惹得家人取笑:“可是白日裡被鬼上了身,說些譫妄胡話。”
有了這些賦稅,葉大富當初賣掉田地的事就更加合理了。
他心思不在田地上打理不好,佃農又需要監督,田地的產出就不再那麼多了,可每年要繳納給官府的各項稅負都是固定的,說不定一年下來還要倒欠官府賦稅錢。
倒不如一口氣買了避到城裡去。
城裡也有各種雜稅,但是葉大富帶著葉家人走赤貧路線啊,
他既沒有商鋪又不從事明面上的商業活動,全家在汴京城這座國際都市裡做法外之徒,吃點巨獸嘴邊的殘渣過活,還免了賦稅,不比在鄉下更加逍遙自在?
想明白了這點之後,親爹在葉盞心中就從一個投機倒把小商販變成了大智慧大魄力的生活哲學家。
她給親爹遞了一葫蘆水。
商議定了這件事,葉家人便散步去看田地。
金哥兒還記得,指著河邊一片稻田:“這就是當初王家從我們手裡買走的稻田。”
汴京周邊有五丈河、金水河、蔡河、汴河四條河流,流經雍丘縣的是汴河。葉盞是穿越後看到汴京城外稻田繁盛才知道河南原來是水稻大省,她原先誤以為河南屬於北方產小麥,實則人
家也產水稻。
稻田裡水稻正抽條(),????衟??幹?
?????瞍n涐?≈ap;ldo;n繶鑎????渾?????葶??()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再加上她做菜攢的二十五兩銀子,一共有八十五兩是她的錢,這回買田可要說好,這些事她的。”
葉盞執意不要:“家裡為了尋我才散盡家財,要分這麼清的話就從當初變賣家產開始算。”
而且有些東西就算有錢也彌補不了:兩位哥哥被耽誤了的學業、玉姐兒少吃了那麼多年的美食、還有與年齡不符的成熟葉璃失去的童真。這又去哪裡尋?
兄弟姐妹覺得欠了她,她又何嘗不覺得是欠了兄弟姐妹們呢?
見葉盞執意,宓鳳娘便嘆口氣收下銀子:“只這一回,就當你從此還清了姐妹兄弟,以後莫要再想欠著誰。”
“就是啊,妹妹你好好活著就是對我們兄妹幾個最好的回報。”金哥兒開口。
葉大富便點點頭:“這筆錢雖然收了盞兒的,但你們從此要承盞兒的情,不要將她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知道了麼?”
兩兄妹點點頭。
定好了策略,只不過王四還在村裡轉悠,半點都沒有著急的樣子。似乎根本不打算買賣稻田。
葉家人也不著急,慢悠悠走到縣城裡走親戚——轉悠好幾天,就看看是誰沉不住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