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奇了怪了(第1/2 頁)
小寧兒今天是真高興,如果不是親眼見到,誰都難以想象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在興奮的時候,單位時間內能說出多少字,發出多少笑聲,還不耽誤自己吃東西,不耽誤她往張女俠手裡塞東西,也不耽誤他往僕固老太太嘴裡塞東西。
七八歲,討人嫌,估計就是說的這種如同爆炸一般的交流方式。
張女俠也挺高興,她畢竟也不過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童心未泯是肯定的,在小寧兒的帶動下,大聲說笑,大聲嬉鬧。
僕固老太太也高興啊,人老了,誰不願意看著自家兒孫環繞膝前,還時不時地往她嘴裡塞點吃的,嗯,就是這大骨頭棒子是幾個意思?老太太五十多了,還咬得動麼?
正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與年齡無關。
三人在一起,就彷彿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帶著一個大孫女、一個小孫女,在盡享天倫之樂,畫面和諧,人物生動,其樂融融。
好吧。
就是有點冷落了徐鎮川。
小寧兒請張女俠來聽戲,徐鎮川屬於添頭。
小寧兒的心思全在新朋友張女俠身上。
僕固老太太的地位、眼界,也決定了她註定不會對一個小小的從八品下臺州參軍另眼相看。
兩位主人又都是女性,雖然大唐不像明清時代那麼講究什麼男女之防,徐鎮川自然也不會上趕著湊上去。
所以,都亭驛後院之中,三個女人玩得挺嗨,不遠處的徐鎮川就顯得有些孤零零了。
其實,就是有點尷尬。
徐鎮川摸了摸鼻子,算了,這樣也挺好,來了大唐這麼長的時間,還真沒有仔細聽過一齣戲呢,正好沒人打擾,他也樂得清閒。
一想到戲,徐鎮川就有點好奇了。
大唐的戲曲不少,參軍戲、踏搖娘,這是屬於名氣比較大的,當然還有很多地方性的戲曲。
具體到演出的團體,也就是戲班子,一般都是流竄作案,俗稱跑江湖,學個三五七齣戲,東村演三天,西鄉唱兩天,然後沿著水路、陸路隨遇而安,趕到哪裡唱到哪裡,或者唱到班主生病,或者唱到臺柱子塌了,總之只要有錢賺,他們一般都會不停地唱下去。
不過今天這個戲班子可就奇怪了。
按理說,洛陽剛剛被唐軍收復,戲班子這種以賺錢為第一目的的存在,不會再第一時間跑到這裡來的。
道理很簡單啊,戰亂之後一般民不聊生,普通百姓吃飯都是問題,而對於戲班子收入影響最大的那些官員、富商,要不就遠遠地躲在了戰亂之外,要不或死或傷,誰有閒心思去聽戲?
久而久之,戲班子一般都會刻意地躲避戰亂,只在相對和平穩定的區域演戲,反正整個大唐大了去了,山東演不了就闖關東,關中演不了就走西口,跑江湖的人,誰還能真被餓死?
但是這個戲班子可不是這樣,洛陽剛剛收復就跑過來了,別說什麼掙錢不掙錢,真要是碰上不講理的,說不定一刀砍過去,搶了他們唱戲的行頭都有可能,可別忘了,洛陽城裡還有三千回紇騎兵呢。
就在徐鎮川胡思亂想的時候,好戲開鑼了。
一聽鑼鼓點響動,徐鎮川就是精神一震。
等到大幕拉開,卻一聲長嘆。
京劇,《楊門女將》。
我說一開始的鑼鼓點怎麼這麼熟呢,分明就是我編的!
徐鎮川頓時興趣索然,忒沒意思了,但是又不能不看,人家張女俠還在和小寧兒玩呢,不看戲,他幹啥去?
徐鎮川也沒辦法,只得耐著性子往下看。
噯,不對!
這出戏的演法,好像不對啊……
《楊門女將》這出戏,本是為了給楊鹽監家老太太過壽才編演出來的,與後世通行的演法有很大不同,為了自己心中的執念,徐鎮川還特意拿出來兩個版本,一個是賀壽版,一個是導演剪輯版,也就是後世通行的演法。
他離開揚州之前,特意和王胖子做過交代,以後再表演的話,全部改成導演剪輯版,賀壽版除非特殊情況,能不演就不演了。
如果按照這種安排的話,現在這出戏的演法,應當是導演剪輯版才對啊,怎麼會是賀壽版呢?
一念至此,徐鎮川開始仔細觀看起來。
且不說他,張女俠也在看戲,看得比徐鎮川還認真。
這是張女俠第一次看到《楊門女將》,幾乎在剛剛開唱的時候,就陷進去了。
江湖兒女,最是容易熱血沸騰,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