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騎兵先行(第1/2 頁)
申息軍快速向秦軍衝去,當和秦軍距離拉近到二十步(一步一米五)時,申息軍將手上的短矛投擲了出去。
楚國申息軍並沒有裝備弓箭,而是裝備了短矛。
造成申息軍使用短矛的主要原因,還是申息軍的環境,申息軍所在的楚國南境,天氣潮溼,不管是弓弦還是箭矢,保養起來都非常麻煩。
所以,相比於保養麻煩,訓練起來同樣時間久遠的弓箭,申息軍更傾向於使用簡單,殺傷力也不小的短矛。
申息軍的短矛可以輕易擊穿秦軍士兵的甲冑。
威力巨大也是短矛的特點。
而在投擲出一波短矛,壓制高處的秦軍以後,申息軍快速靠近秦軍所在的堡壘,緊接著,用剩下的短矛,狠狠地插在了城牆上面。
同時,另有一批申息軍,拿著大木錘衝了過來,將插入城牆的短矛用力敲擊。
在這些申息軍的敲擊下,之前被插入城牆的短矛,很快便又深入了幾分。
在用木錘敲擊短矛的同時,其他申息軍繼續用短矛壓制秦軍。
一般來說,一名申息軍會攜帶三到五根短矛,會專門留下一根短矛,作為近戰之用,其餘的短矛,則是作為投擲武器使用。
在將短矛敲擊進一定深度以後,大批手持短直刀的申息軍,踩著短矛,開始進行攀爬。
振遠隘口周邊的堡壘,高度往往不高,不過三四米而已。
申息軍使用短矛作為落腳點,很快便爬上了城牆。
緊接著,喝下了藥物浸泡的申息軍,手持短刀,和秦軍廝殺在了一起。
守衛振遠隘口的兩千秦軍,雖然拼死抵抗,可是,申息軍的人數太多了。
一萬申息軍展開的突襲,不是兩千秦國地方部隊可以阻擋的。
在壓制振遠隘口周邊堡壘以後,大批申息軍向振遠隘口的關門發動了衝鋒。
同時,振遠隘口外面,一支由隨國重灌步兵和鄭國射弩軍組成的進攻部隊,也出現在了振遠隘口外面。
隨國重灌步兵舉著盾牌,提著斧頭,開始摧毀振遠隘口外面的拒馬,鹿角。
而鄭國射弩軍則是使用強弩壓制隘口上面的秦國弓箭手。
在聯軍內外夾擊的進攻下,守衛振遠隘口的秦國軍隊,在堅守一個時辰以後,被聯軍消滅殆盡。
不過,在被聯軍消滅之前,振遠隘口的守軍,幹了兩件事情,一,駐紮在振遠隘口的秦國騎兵,以巨大代價,掩護著數名騎兵殺出了申息軍的包圍,將振遠隘口發生的事情傳了出去。
二,振遠隘口守將,在自知無力守住隘口以後,放火燒掉了隘口內儲備的所有糧食。
聯軍儘管攻下了振遠隘口,但是,並沒有獲得多少補給。
不過,六萬聯軍,依然還有一些補給。
吳慶率領聯軍進入振遠隘口以後, 立刻做出了部署。
吳慶命令五千魏軍精騎,和七千草原遊牧騎兵一起,以最快速度,殺奔中陽城。
在經過草原遊牧部落時,經聯軍方面的鼓動,有一些遊牧部落選擇了派兵和聯軍一起進攻秦國。
於是,聯軍在抵達振遠隘口之前,兵力從六萬增加到了七萬兩千多人,多出了一萬兩千多遊牧部落的騎兵。
而在攻下振遠隘口以後,吳慶深知 現在時間是最重要的。
於是,吳慶準備先派遣一萬兩千騎兵南下。
這一萬兩千騎兵有三個作用。
一,為後續聯軍掃清障礙,方便其他聯軍快速進軍。
二,威懾沿途秦國各地,讓沿途各地的秦國郡縣,無法快速組織軍隊,抵擋聯軍。
三,便是以最快速度抵達中陽城,攔截秦國調集的兵力。
聯軍雖然已經佔領了振遠隘口,但是,秦國守軍早就已經透過烽火將聯軍入侵的訊息傳出。
秦國必然會做出反應。
而聯軍一旦開始南下,秦國也可以推斷出聯軍的目標是中陽城。
一旦秦國確定了聯軍的目的,那麼,肯定會調動中陽城周邊的秦軍入駐中陽城,抵擋聯軍。
而聯軍是以奇襲進攻中陽城。
六萬聯軍,加上剛剛加入的一萬兩千多遊牧部落騎兵,聯軍人數不少,可攻堅能力太差。
如果聯軍抵達中陽城之前,秦國無法向中陽城調動援軍,那麼,聯軍依靠兵力和戰力優勢,還可以攻下中陽城。
可如果,在聯軍抵達之前,秦國將大批軍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