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錢越值錢了(第2/2 頁)
對於李言來說,他現在有足夠資本 招募人手。
隨著戰爭的發展,李言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千貫銅錢,比自己預想的要更值錢了。
在之前,李言預計,江淮的糧價可能在十文一斗。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睢陽城的糧價不但沒有因為戰爭,難民的出現而變高,反而還出現了降低的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唐朝的特殊國情是分不開的。
唐朝的財政,從始至終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錢荒。
在唐朝,黃金白銀基本不會作為貨幣使用,相比於把黃金白銀當錢花,唐朝的人更喜歡把黃金白銀製造成各種器具使用。
因為唐朝人認為黃金白銀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所以,在唐朝,貨幣以銅錢為主。
但是唐朝時期,因為鑄幣工藝等原因,唐朝非常缺銅錢。
在唐玄宗時期,最多的一年,鑄造的銅錢不過三十二萬貫,這還是鑄造數量最多的一年,大多數時候,根本沒有那麼多。
所以,數量嚴重不足的銅錢,無法跟得上日益增加的需求。
於是,布帛絲綢,便成為了銅錢的替代物。
在唐朝,布帛絲綢是可以作為錢使用的,你可以用布帛絲綢購買到絕大多數的商品。
甚至,軍隊的軍餉,對外貿易的結算,都可以用布帛絲綢來代替。
但是,布帛絲綢想要作為銅錢的替代物,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國家穩定。
布帛絲綢在唐朝雖然相當於貨幣,但是,畢竟不是真正的貨幣。
在國家穩定的時候,布帛絲綢自然可以成為銅錢的替代品,可是,一旦發生戰亂,布帛絲綢的價值便會大幅度貶值。
畢竟和銅錢相比,布帛絲綢一不是國家認可的貨幣,其可以替代貨幣僅僅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而已。
二,布帛絲綢和銅錢相比,不管是保管還是攜帶都不方便。
在穩定時期,一匹布大約價值兩百文銅錢,一匹絲綢則是五百五十文。
也就是說,五匹布或者兩匹絲綢,相當於一貫銅錢。
而和一貫銅錢相比,五匹布或者兩匹絲綢無疑更難攜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