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要買唐國的鐵礦(第1/2 頁)
楚國此次向秦國購買糧食,秦國可是提了一些價的。
按照蜀地的糧價,今年一千文銅錢是可以購買差不多一千五百斤糧食的。(之前一文一斤是以首都雍城的物價為標準,但是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物價不可能一模一樣,首都這樣的地方 物價肯定更高,就好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物價肯定比三四線城市要高,這個道理,在古代同樣適用,而且,秋收後的一段時間,會因為糧食豐收,糧價會有所下降。)
但是,秦國賣給楚國的價格是一千文銅錢一千斤。
就這樣,秦國透過左手倒右手,不但大賺特賺不說,還沒有把銅錢花出去 還讓大量新鑄造的銅錢流通到了民間。
這次楚國購糧,秦國幾乎可以說是以零成本完成了一次商業貿易。
秦國儘管付出了糧食,可也收穫了不少楚國的物資啊。
像製造皮甲的優良原材料,犀牛皮,竜皮(鱷魚皮)啊,膠,漆這些重要的原材料啊,銅礦,鐵礦,錫礦這些礦產啊。
秦國可得了不少。
而透過一場和楚國的貿易往來,秦國不但賺到了錢,還讓新鑄造的銅錢開始在民間流通。
因為,秦國對於,楚國的糧食貿易 實行的是,秦國集中收購。
即,秦國官方向秦國百姓收購糧食,然後再統一給楚國。
而由於不是直接調動秦國糧倉當中的糧食,而是百姓手上的餘糧,所以,大量新鑄銅錢可以流通起來。
而當市面上的銅錢開始大範圍流通時,布帛的作用便開始慢慢降低了。
楚國購糧幫秦國解決了一定的銅錢流通問題。
但是,整個秦國,只靠楚國一次購糧就想讓秦國所有人都加入到銅錢流通體系當中,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李言特地下令,以後秦國官方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必須和之前的楚國一樣。
即,其他國家想要購買秦國的產品,必須要用秦國的銅錢來進行購買。
其他支付手段不再被秦國認可。
至於民間的商業往來,李言倒沒有完全禁止,只是,卻暗中向秦國幾個大商人表明了李言的想法。
上行下效,李言想要幹什麼,自然有很多人願意按照李言的意思來。
所以,哪怕秦國沒有強制規定 秦國民間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必須用銅錢,但是,秦國所有大商人紛紛表示要和秦國官方看齊,不搞特殊化。
於是,秦國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想要購買秦國馬匹的鄭國商人,發現,如果不用秦國銅錢作為貨幣,根本無法購買到馬匹。
於是,哪怕鄭國的商人再不願意,也只能先把自己的貨物賣掉,換成秦國銅錢,再去購買秦國馬匹。
雖然麻煩,但是沒辦法,秦國馬匹是鄭國的必需品。
不買不行。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他國商人接觸到秦國的銅錢,他國商人很快發現,秦國銅錢的不同,秦國銅錢的質地和成色比以前更好了。
其他國家的銅錢和秦國的銅錢一比,其他國家的銅錢,就好像是剛剛從古墓裡挖出來的一樣。
在大量他國商人的幫助下,新鑄銅錢的流通越來越廣泛。
而秦國百姓也接受了新鑄銅錢。
在秦國,布帛的支付地位,正在慢慢的受到銅錢的影響,開始在秦國百姓的心裡,地位越來越低。
冬去春來,再又一年春耕時期,秦國向唐國派出了一支規模巨大的商隊。
這支秦國商隊的任務只有一個,用布帛購買唐國的鐵礦。
唐國的馬陽鐵礦規模巨大,明年產出的鐵礦,滿足唐國和其他幾個小國的需求,綽綽有餘。
可以說,宋國近些年來,實力會越來越強,很大一方面和唐國的馬陽鐵礦脫不了關係。
由於唐國和宋國結成了同盟,唐國的鐵礦會優先向宋國出售。
宋國有錢,往往可以吞下唐國鐵礦當中的大多數。
有了大量的鐵礦,宋國便可以大肆普及鐵農具。
可以說,宋國農民的鐵農具擁有量,是整個天下所有國家當中,最多的。
正是依靠大量的鐵農具,宋國的糧食產出才會越來越多。
而秦國此番便是要購買大量的鐵礦。
秦國派出的第一批船隊,便有二十多艘船,這些船上面裝的都是蜀地多座紡織廠這幾個月紡織的布帛。
足足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