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袁紹和曹操創業的區別(第1/2 頁)
南陽派和潁川派的老家都在河南地區,人過來了,糧食,錢可過不了。
所以,袁紹麾下雖然有大量的南陽和潁川派,但是,依然是胳膊擰不過承重梁。
而以沮授為代表的河北豪族為什麼要偏向持久戰?
首先,是消滅曹操這事,是一件大事,用了誰的策略,那麼,在戰後,便可以分到更多的利益。
袁紹打曹操,就好像一個公司眾多小組 一起攻克一個專案,袁紹麾下的眾多謀士,便是一個個小組。
哪個小組提出的策略,達到了消滅曹操的目的,那麼,哪個小組便可以在事後獲得公司的獎勵。
袁紹現在的情況便是如此。
另外,則是河北勢力已經開始對袁紹不滿,但是,袁紹有四世三公的名頭,作為河北勢力的利益代言人,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河北豪族也只能支援袁紹。
畢竟 河北豪族都支援那麼多年了 不可能隨便換人,這便是沉沒成本的原理。
所以,河北勢力主張持久戰,是想有更多時間,讓他們鞏固自己獲得的利益,同時,騰出手來處理南陽派和潁川派。
而袁紹之所以選擇速戰速決,一方面,是此時的袁紹集團,剛剛消滅公孫瓚,正是處於擴張期,如果按照沮授的建議,和曹操打持久戰,那麼,就相當於暫停擴張。
袁紹這個集團,一旦停止擴張,那麼,之前內部隱藏的所有矛盾,便都會爆發。
所以,袁紹不能搞持久戰,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趁現在袁紹還可以調的動河北派的時候,完成消滅曹操的計劃。
對於袁紹來說,南下黃河,是為了儘快和汝南,南陽,潁川這些地區取得聯絡,這樣,袁紹才有能力和河北派抗衡。
要知道,河北地區,一直以來,都因為處於華北平原地區,人口眾多,糧食產量豐富。
地方勢力極其強大,為什麼很多王朝都會把首都選擇在長安和洛陽呢?
因為,選擇長安和洛陽為首都的王朝,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以關中制關東,透過吸血河北,來持續削弱河北的實力。
因為河北在彼時,太富有了,一富有,便容易搞獨立。
安史之亂便可以看作是河北豪門對關中豪門的一次反抗。
後來,當經濟重心南移以後,長安和洛陽便不再被當做首都了。
因為,那時,王朝需要用北制南。
而如今,關中已經殘破,袁紹想要制約河北派,只有把河南派拉過來才可以。
所以,袁紹需要速戰速決,拉更多的河南豪族加入,以削弱,稀釋河北豪族的勢力。
要知道,在官渡之戰開戰前,袁紹便先把沮授的兵權給奪了,把原先屬於沮授的軍隊分成了三部分,其中兩部分交給了,郭圖和淳于瓊。
可問題是人沮授的軍隊,都是屬於沮授的私兵,你袁紹就算把這些軍隊交給了郭圖和淳于瓊,人家也沒能力指揮的動。
而這些原因,造成了袁紹內部複雜的形勢。
至於說,曹操為什麼沒有袁紹這樣的煩惱,這是因為,曹操的創業史和袁紹有很大的區別。
曹操當初創業的時候,可不是袁紹這樣的孤家寡人,人曹操當初創業的時候,不但得到了老曹家和夏侯家的財富支援,老曹家和夏侯家的眾多族人還和曹操一起出來打天下。
儘管後來,隨著曹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曹操這邊,但是,曹操這邊的武將集團,核心始終是以曹操老家,樵縣為主的集團,而且,曹操作為曹家和夏侯家能力最強的人。
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兩家的領軍人物。
至於說曹操麾下的謀士集團,和曹操非常相似,此時曹操麾下的謀士集團,以潁川荀氏為主。
荀氏的帶頭人是荀彧。
這位的名氣互相沒有諸葛亮,賈詡那麼大,但是 不可否認,荀彧的本事一點不比這兩位差。
在官渡之戰開打前,曹操進行的戰前會議當中,荀彧便對袁紹方面進行過充分評價。
“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袁紹雖然擁有眾多的軍隊,但他的法令並不完備。田豐雖然剛毅,但卻冒犯上司;許攸雖然貪婪,但缺乏治理能力;審配雖然專一,但沒有謀略;逢紀雖然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