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忠犬八公》的溫馨開局?問世間情(第1/4 頁)
第174章
《忠犬八公》的溫馨開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情字最殺人。
如果要用一句詩詞,來表達觀眾觀影話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感受,那這句詩詞應該就只能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澄海大劇院,現場表演廳。
在足以容納兩千多人同時觀影的大展廳裡,當觀眾目睹梁山伯與祝英臺那真摯不渝的愛情之時,現場觀眾——
無不溼潤了眼眶。
人這一生,生下來其實並不是為了吃苦。
有的人吃苦,是為了好好活著。
有的人吃苦,是為了從悲劇之中汲取到養分,然後在明悟了人生哲理之後,繼續努力去過好自己殘破不堪的生活。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你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雖然明知《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可現場慕名前來觀影的觀眾,依然絡繹不絕。
舞臺之上。
當看著飾演【祝英臺】的演員,以一種近乎於絕望的心態,附身於【梁山伯】墓碑前,痛心怨念:
“以心相許成永訣,陰陽阻隔難到老。”
“地老天荒牽手情,生離死別在今朝。”
“你我難尋同船渡,茫茫紅塵孤魂飄”
現場之人,無不婆娑淚目。
這世上最為悲慘之事,莫過於他愛她,她也愛他,縱然雙方彼此相愛,但礙於現實的阻撓,相愛之人終究陰陽兩隔。
當性子剛烈的【祝英臺】,被父親【祝老爺】強行許配給【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在成親之日路經【梁山伯】墳墓之時,祝英臺跪倒在梁山伯墓前,以一種決絕的語態喊出那句:“梁兄為我身先去,又怎能身穿嫁衣馬家行?”
“與子偕老生前訂,執子之手不了情。”
“我定要黑墳碑旁立紅碑,海枯石爛,地老天荒!”
“梁兄,英臺來也”
當祝英臺以一種殺身成仁的姿態,一頭撞死在墳墓前,頃刻間,天地變色,雷電大作,一陣巨響之後,墳頭竟然裂出一條縫隙,祝英臺毅然決然跳進墳墓之中,選擇和梁山伯陪葬故事的最後,梁祝二人皆身死,只看見百花盛開的花叢之中,有兩隻蝴蝶從墳墓旁慢慢升起。
伴隨著話劇演員的報幕:“相愛之人衝破了世俗的藩籬,地老天荒永不再分離。”
整個話劇院現場,約莫在沉默了三秒鐘之後。
而後瞬間爆發出了宛若雷鳴般的掌聲!
只見不少觀眾一邊用紙巾擦拭著情不自禁留下的淚水,一邊默默感嘆:“好!”
“這話劇演的,真的是太好了.”
即便是一年排場話劇超過五百場的澄海大劇院,也很難見到有這種,戲劇落幕之後幾乎是全員叫好的話劇創作?
“這《梁祝》悲的確是悲,愛恨糾纏充斥全篇,讓人揪心”一位打扮成熟的優雅美婦,挽著自己身邊的先生,一邊擦拭著眼淚一邊往劇場門外走,“但好看,也確實是真的好看.”
“如果此生,我也能遇到一位貞烈如祝英臺般的女子,哪怕只是擁有一秒.”一位帶著金絲邊眼鏡,西裝革履,看起來頗為儒雅的中年男人,他一邊用手帕擦拭著臉龐一邊默默感嘆,“那我此生,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其實話劇這種類別的表演形式,它本身就不具備一定的大眾屬性,觀影話劇的人群一般都是具備一定知識基礎,或者說對精神層面有所追求的文化分子居多。
可能在文化層次稍微低一些的人看來,這《梁祝》的故事無非就是一對古代年輕情侶,受到封建禮制阻撓,愛而不得,因愛殉情的故事?只不過死兩個人而已至於哭這麼兇?
至於哭這麼大聲?至於哭的這麼死去活來嗎?可是,對於精神世界異常豐富,接受過良好文化薰陶的知識分子來說,透過《梁祝》他們所看到的並非只有‘梁山伯與祝英臺’二人的因愛殉情,更為關鍵的是,《梁祝》這整幕話劇——
都是在歌頌偉大而又無瑕的愛情!為了愛情,他們不惜抗爭整個封建禮節!為了愛情,他們甚至不惜放棄掉自己的生命!為了愛情,他們不惜以二人之力,對抗整個世界!這,才是《梁祝》整場話劇,最為感人和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好哭了.”即便理智如蕭琳瑜這般的女生,在親眼目睹梁祝二人因愛殉情之時,兩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