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攤牌了,我就是雨夜!只有經歷極致(第1/4 頁)
第182章
攤牌了,我就是雨夜!只有經歷極致的痛,才能體會涅槃之美!
很難想象,在一位作家身上,竟然會有如此之強烈的報復之心?
用睚眥必報這種詞彙來形容江海肯定不合適,畢竟這種詞彙它本身也不是什麼好的形容詞。
可是你讓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們,去看《熔爐》這種純黑暗致鬱系的現實悲劇題材文學著作?
這會不會有點兒過於不當人了?孩子們,那可是祖國的花朵,屬於是祖國的未來。
其他不論,單只是蕭琳瑜這個成年人,在乍一聽有關於《熔爐》這本書的初步構想之時,她的內心都有點兒承受不住。
永遠也無法伸張的正義。
深埋於地底的無辜孩童屍體。
壞事做盡的校長最後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反倒是想要為孩子們發聲的記者倒是死了一批又一批。
代表著正義的警察署署長成為了販賣孩童器官的保護傘,救死扶傷的醫生也向孩子們揮出了罪惡的鐮刀,原本指責是披露真相的媒體在目睹這一切之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沉默,甚至還在上層的脅迫之下幫忙銷燬證據.人性的醜惡以及社會的黑暗被書寫的淋漓盡致。
殘障兒童的無助和知情人士的冷眼旁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江海所構思的整個故事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公平公義可言,故事給到人的感覺極為壓抑,壓抑到讓人根本就感受不到黎明的曙光,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無盡的絕望與恐懼.而就是這樣一個讀了讓成年人都感覺承受不住的故事。
你竟然把它視作為兒童讀物向一些青少年文學期刊投稿?
你讓正處於三觀成型階段的孩子們去閱讀這種故事?
“你不是畜生東西誰是畜生東西?”
其實蕭琳瑜一直都屬於是比較文雅且有素質的高學歷女性,在她的日常生活裡,除卻科研戲劇寫論文,幾乎就沒有什麼別的東西可以影響她的情緒,更別提罵人說髒話這種陋習。
可是,當初步聽聞江海這個提議之後,蕭琳瑜的第一反應直接就是:
“你是真的好狗.”
要論現實程度,《三毛流浪記》直接就屬於是讓孩子看了難受三天的型別,這點絕不誇張。
可要論起這《熔爐》,這可能壓根就沒考慮孩子們的死活主打的就是一個全都得死?都別提影視劇,要真讓孩子們完完整整的讀完《熔爐》這本書,那可能真就變成孩子們的童年陰影?
“我看了《三毛》最多難受三天,但你要是讓我完完整整的讀完《熔爐》,那可能我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能緩的過來”
“我一個成年人看了都這麼難受。”
“更何論價值觀和世界觀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孩子?”
想到這裡,蕭琳瑜用一種鄭重的眼神看向江海:
“有時候,事情不能做的太絕,我的建議是可以把書裡的劇情稍稍修改的光明一些,你也要適當考慮一下讀者的承受能力,不能一昧為了劇情刀而刀,你這樣寫結局過於黑暗,過於悲情。我擔心有相當一部分讀者和觀眾都接受不了.”
“就比如想要拯救孩子們於水火之中,也是想披露這件事情真相的美術老師姜仁浩,他是劇裡為數不多的正面人物,伱最後不應該讓他患癌病死在披露真相的路上,我覺得你應該改寫一下他的命運,讓他親眼目睹孩子們從地獄裡被解救出來。”
“這樣的結局,可能才稍顯光明”
很少有見到這樣一本書,又或者說影視劇本,竟然寫著寫著——
直接把主角都給寫死了?
而江海想要寫的這本《熔爐》,他不止把主角給寫死了,甚至於主角的親友團,以及他們拼上性命想要拯救的人一個都沒落得什麼好下場?
反倒是那些壞事做盡,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反派角色,活的一個比一個滋潤,一個比一個瀟灑。
主打的就是一個禍害遺千年好人不長命?其他不論,光是禍害上百位殘障兒童的校長張光,他竟然能逃脫法律的制裁並且壽終正寢的活到生命的最後。
這等結局,和主流價值觀顯然就不相符合,也根本就讓人無法接受。
而對於蕭琳瑜做出的提議,江海則是回答得理直氣壯:“讀者的死活與我何干?”
“你們看得舒不舒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寫的很爽就是了.”
一方面,江海的確是覺得這樣寫很爽,全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