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出名一定要趁早!(第2/3 頁)
這江海,十八九歲的年紀竟然直接就揚名海內外?
縱然,江海年紀的確是比她小,但楊殊曼卻絲毫沒有因此輕視於他,甚至於從某種程度來說對於江海這麼一號人她是很佩服的?
有時候,用【佩服】這兩個字可能都不足以形容,可能更多的還是敬佩?不依靠任何外力,單依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的人——
這難道還不值得令人敬佩嗎?“下午晚些的時候,我會聯絡印刷廠那邊.”楊殊曼一臉鄭重地看向江海,“印刷廠給到我們的報價不變,印刷一冊書的成本是在18元,算上各大書店報社的上架,宣傳推廣這些費用,一冊書的總成本是22元.”
“現在我們書的定價是32元,如果考慮到更多盈利,我們書的銷售定價其實可以適當往上漲一漲.”
根據楊殊曼的測算,按照現在圖書市場對於《許三觀賣血記》供不應求的情況。把一冊書的售價從32元提升到38元,可以實現最大盈利。
可有關於楊殊曼的這一提議,立馬被江海否決:
“錢,不是最重要的,我對錢沒有興趣。”
“我之所以出書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
賺錢,那是江海的目的嗎?是,但也不全是。
相較於賺錢,實際江海出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讀者讀到這本書——
然後狠狠刀他們!
提高書的單價,固然能讓自己賺的更多,但勢必會影響書的銷量,書賣的越貴買的人自然也就越少,有關於這一點很容易理解。
怎麼能為了錢做這種本末倒置的事?
相較於賺錢,那肯定是刀讀者們更能讓自己開心啊!
“賺錢的事,你不必多慮。”只見江海目光炯炯地盯著楊殊曼,“你只管看住印刷廠,讓他們抓緊時間印書。”
“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就好”
按照印刷廠的效率估算,五百萬的二期投入,可以印刷出28萬冊《許三觀賣血記》投入市場。
首期,印刷15萬冊。
二期,印刷28萬冊。
這兩期加起來,投入到圖書市場的《許三觀賣血記》,一共有43萬冊之多。
儘管對於【暢銷書作家】這個名號的標準沒有細緻劃分,但業內普遍認為,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一年內累積賣出5萬冊左右的可算暢銷書,超過50萬冊以上的,屬於超級暢銷書。
請注意一個前提,這是以【一年】的時間限度來劃分。
一年以內,只要銷售出去50萬冊的圖書,就可以被稱之為超級暢銷書。
可是,江海的《許三觀賣血記》,並沒有等到一年,只不過一週的時間——
就已經銷售出去二十五萬冊圖書!
別人,一年賣五十萬冊,就已經算作牛逼。
江海,一個周的時間直接就賣二十五萬冊?
這不妥妥的【超級暢銷書】預備役?
這不妥妥就屬於超級爆款圖書!都不敢想,這要真是給到《許三觀賣血記》一年時間,江海將創造一個怎樣的銷量神話?青年作家,出版到第一本圖書,銷量直接過百萬冊?這讓那些成名已久,都沒有過百萬冊暢銷書經歷的老牌作家臉往哪擱?
根據新華書店城南分店,這一個周的銷售資料顯示——
僅僅是這一個周的時間。
僅僅是他們這一家分店。
就已經銷售出去3萬冊《許三觀賣血記》。
三萬冊,這聽起來或許還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地方,但要知道上一本在城南分店如此暢銷的書目——
那還是教育部統籌編著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啊!
新華書店城南分店,是一間室內佔地面積532平米的中大型書店,在這之前——
還真是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類似於這種,個人作家出版書目,一週銷售三萬冊的情況。
一個周,賣出去三萬冊,平均到每一天——
就需要銷售出去4300冊左右!要知道,放在這之前,新華書店城南分店一天的進店人流,那都是沒有4300個人的啊!
“這書,真能有這麼神奇的嗎?”店長林浦澤看著手裡的《許三觀賣血記》,頓時就陷入了沉思,“明明感覺買的人看起來都那麼難受,可為什麼.他們偏偏就是要買?”
“越買越難受,越難受越買?”
“現在的人難不成都是有什麼抖m屬性在身上的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