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誰人不知小龍女?何人不識繪梨衣!(第2/4 頁)
無辜??”
毫無疑問,雖然尹志平欺辱小龍女這種牛頭人劇情是金庸所寫,但這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絕對是《明報》報社無疑!
其他不論,單就是《明報》編輯部,憑藉著這一期虐人劇情,早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當確定小龍女的結局無法改變,上千名憤怒至極的讀者,頓時湧入了《明報》編輯社:
“弄他媽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對魏徵說過這樣一席話:
“以本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歷史,它其實就是個輪迴。
前人的遭遇,絕對值得後人警惕。
時隔六十多年,現在的情形和《明報》當初——
何其類似?
“1960年7月,上百名暴徒手持利器衝入《明報》編輯社,三人重傷十五人輕傷,現場火光沖天.”
江海坐在電腦桌前,旁邊就是打包收拾好的行李箱,查閱著當初金庸老先生的新聞和《明報》後來的遭遇,忍不住後背發涼。
當初笑的有多大聲,後來哭的就有多傷心?
從劇情上來看——
小龍女被無良道士尹志平奪走了處子之身。
繪梨衣都不止是被拿了一血這麼簡單,她的身體被當成是獻祭的容器,渾身的血被赫爾佐格抽取了個一乾二淨。
小龍女被玷汙後起碼還活著,而繪梨衣
再從報社獲利上來分析——
《青春前言》和《明報》當初的遭遇類似,《明報》憑藉著金庸老先生的《神鵰俠侶》一書爆火,《青春前言》憑藉著江海的《龍族》制霸整個現言界,兩者的相似之處都是透過瘋狂虐待讀者賺了個盆滿缽滿
正是基於兩者過於雷同,令得江海不禁開始思考:
“當初的慘案會不會在今天再一次發生?”
秉持著“災難始終慢我一步”的堅定信念,在慘案發生之初,金庸老先生就帶著全家人去往鄉下避難。
所以最後才能壽終正寢,全身而退。
金庸老先生用近乎於完美的策略,向江海展示了一把,什麼叫做真正的:
“金蟬脫殼,三十六計走為上。”
也正是基於前人的經歷,令得江海開始警醒,這段時間他可能要低調一些,儘量不要出現在個公眾視野,他需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避避風頭。
也就是在江海思索著,究竟去哪個地方能稍稍安全一些,哪個地方能暫時確保他的安全之際。
莫主編再一次給他傳送過來訊息:
“漲了!”
“又漲了江海!”
“七個小時的時間,當日銷量突破七十萬冊!”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繼續增長下去,根本不用三天,我們甚至只需要今天一天,就能創下單日銷量突破百萬冊的歷史記錄.”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猖狂?
現如今的狀況,確實是在江海的預料範圍之內。
繪梨衣,作為《龍族》系列的重要人物,鋪墊了這麼久的劇情,連載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這才突出了這個人物在整本書當中的重要性。
她的人設,就是無數年少讀者心中純潔無瑕的白月光,代表了這世間純愛黨對於純潔愛情的嚮往。
如果把繪梨衣給刀掉,雜誌社的銷量都不暴漲,又或是不能將往日裡的期刊銷量翻個倍.
這是不是多少就有點兒看不起江海?
換句話講,這是不是多少就有點兒看不起《龍族》了?
“我該怎麼樣禮貌且委婉的提醒他,現在並不是高興的時候?”江海看著莫主編回覆過來的訊息,頓時就陷入了沉思,“刀人一時爽,但刀完人隨之而來要面對的後果,你和我,都不一定能承受得住啊.”
或許是有些奇怪,為什麼從最新一期《青春前言》發售之後,自己這面瘋狂在給江海傳送訊息。
但江海對於這些喜訊.’
卻一條也沒有回覆?
“江海,你怎麼了?”莫主編又接連給江海傳送過來好幾條微信,“是在忙嗎?”
“我們這一期雜誌的銷量都已經賣爆了,為什麼感覺你不是太高興?”
對於雜誌社而言,單日銷售突破百萬冊這種輝煌戰績,能給它們帶來巨大的利益。
對於作者江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