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後生可畏!影響文壇程序的先驅者!(第2/3 頁)
“你知道作家江海嗎?”
頃刻間,原本那種無知的眼神,就會轉變成態度無比之澄澈的頂禮膜拜:
“江海?”
“當然認識!那可是個傳奇人物”
在韓國,作家劉震雲和江海的知名度,就好比於影視界,廖泰勇和影帝胡歌之間的差別,影帝胡歌的名氣自然是不用多說,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但要提起【廖泰勇】這個人的名字,你們可能不認識,我只能這樣來給你形容——
他是我們校門口擺攤攤煎餅的大叔。
相較於國內文壇這些聲譽斐然的文壇大家,國外文壇,似乎更為看重江海這麼一位新興勢力的成長?
此刻,首都,中作協辦公大樓。
中作協主席,也是國內文壇政要一把手的鐵寧,正帶著一幫作協骨幹。
“據悉,江海向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投稿的文學作品,是後現代現實主義題材的紀實小說,小說名為《太陽照常升起》.”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江海這麼一號人——
有點印象,但不多。
當然,江海的履歷肯定不止小學生文學競賽冠軍這麼低階。
只不過是個潛力尚佳的後輩而已。
吃飯,不說坐小孩那桌,但至少得站起來向在座的各位敬酒。
在外頭無意間碰上了,也得低下頭來畢恭畢敬的叫自己一聲:“老師好”。
這後輩在國外竟然已經有著如此之恐怖的聲譽?
“太陽照常升起.”白髮皚皚,已經接近七十歲臉上充滿了皺紋的鐵寧,此刻正蹙著眉頭,看著會議室正中心有關於江海新作的簡介,“上次開會的時候,我怎麼沒聽說過這本書.”
“江海,上次好像沒有參加會議”
“原來是他?”
直到此刻,鐵寧才恍然大悟。
能加入作協的作家,一般來說,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還是比較正派的。
荒誕?
當然,在老一輩人眼中,會認為這種行為比較不著調,屬於是比較荒誕。
在年輕人眼裡,這樣的行為,就妥妥稱之為抽象。
鐵寧透過簡介,翻閱著江海《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新作,發現這本書——
是以外國人視角為口吻講述的一戰過後的社會現狀。
“戰後流派?透過描寫小人物的經歷,來映襯出歷史社會階段面臨的問題和現實.”
要論文學鑑賞力這一塊,作為中作協一把手的鐵寧,還是非常之具備的。
只不過寥寥掃了幾眼,便能清楚的感知到江海這本荒誕流文學派別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就有點類似於《白鹿原》,透過貫穿全文的‘性’主題,來揭示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思想上的極度落後”
《白鹿原》中的改主人公,透過描繪封建時期田小娥,鹿冷氏在禮制上的慘狀,來揭示封建社會的禮制對於民眾思想上的奴役於壓制,以此來揭示當時封建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和《太陽照常升起》有些相似,貫穿於整本《白鹿原》的連線線索,就是性壓抑。
不同人,在看同一本書之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鐵寧翻閱著江海的這本新作《太陽照常升起》,也不知怎的,腦子裡恍然就開始浮現出有關於《白鹿原》的脈絡劇情。
半晌後。
也不知聯想到些什麼。
“我願稱之為描寫西方社會的《白鹿原》.”
對於傳統流派的作家來說,能把一本新人的新作,同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白鹿原》比肩,這個評價——
儘管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可不管大家承不承認,要討論起中國文學的成長,《白鹿原》絕對是一座繞不過去的里程豐碑。
它透過對歷史的反思、歷史與文化的融合以及關於鄉土文化的創作,呈現出了一個真實而豐富的歷史畫卷。它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是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探索和反思,也是對中國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表達。
能在老一輩傳統文人的嘴裡,聽到【比肩《白鹿原》】這五個大字,可想而知——
鐵寧,對於《太陽照常升起》的評價到底是有多高!
越是翻閱,鐵寧就越是覺得觸目驚心:
“他竟然對西方社會的風土民情有這麼深刻的研究?”
如果說在這之前,鐵寧還把江海的地位,放在【後輩】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