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悲劇流結局上線!迷惘文學扛鼎之作(第1/3 頁)
第255章
悲劇流結局上線!迷惘文學扛鼎之作《太陽照常升起》!真正的神作
晚上八點鐘。
政務部門用於招待客人的酒店。
江海伏案在書桌旁,思考著自己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
他點燃一支菸,眉眼間盡是思索之色:
“是抄書,還是不抄書,抄書的話又應該先抄哪部?”
“這是一個問題.”
照常理來說,這一場中西方頂級作家之間的較量與比拼,自己不是正處於輿論中心的人物,應該沒有多大壓力。
如果自己想在文學領域更加精進一步,走出國內,衝出亞洲,影響歐美,現在這種情況就是自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喪鐘為誰而鳴?”略微思考一陣子後,江海搖頭,“這書的確是好書,也算得上是世界名著之流。”
“不過,卻是不太符合我現在的實際”
《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在1940年創作的一篇長篇小說,其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二戰時期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時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美國青年羅伯特.喬頓來到敵後,準備與山區的游擊隊配合,在共和軍進攻的時候炸燬一座有戰略意義的橋樑,以破壞敵人的反攻。歷經種種磨難,克服種種艱險,最終喬頓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終於完成了炸橋的任務可是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受了重傷,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選擇犧牲自己,掩護山區的游擊隊員撤離戰場】
這是一篇有關於戰爭的長篇故事,不是說這部長篇小說寫的不好,正相反——
《喪鐘為誰而鳴》在美國出版之時,立刻在美國文學界引發了極其轟動的反響,1940年底發售到1941年底,就直接突破了八十萬冊的銷量,成為當時美國最暢銷的書目。
當初參加二戰的美國大兵,也就是在歐洲戰場作戰的盟軍官兵,幾乎人手一冊。
這玩意兒確實是有點不符合國情!
再加上,很多文學著作,只有在特定的時代裡才能綻放出它應有的光彩。
思來想去,江海最終還是把視線放在了海明威的另外兩本代表作——
《老人與海》
《太陽照常升起》
“老人與海,這不用講,絕對是經典之中的經典。”江海在腦海裡不停的思索,“這是一個有關於勇氣的故事,一位遲暮之年的老人,在疾風驟雨的海平面上,同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展開搏鬥”
這是一個有關於希望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關於勇氣的故事。
如果你不知道《老人與海》這部作品有多經典,那麼,你只需要知曉這本文學創作所獲得過的榮譽,當海明威在晚年時期,創作出《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之際,他以無可撼動的支援率——
獲得了代表著西方新聞學界極具含金量的普利策獎!
不僅如此,當《老人與海》登堂入室,被西方文學界選入影響人類程序的32本圖書,它直接獲得了象徵著文學界至高無上的榮耀成就——
諾貝爾文學獎!
這是一本足以超越《百年孤獨》的偉大作品!
“1986年,也就是在上個世紀的法國,《老人與海》一經發售,在48小時以內銷量就達到了530萬冊,創下了文學銷量歷史的奇蹟”江海在腦海裡不斷回憶著《老人與海》所取得過的成就。
“時至今日,這個記錄也未曾有人打破,它更是被西方文學屆盛讚為20世紀歐洲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
牛逼到無以復加!
牛逼到無以比擬!
這是連海明威本人都無法復刻的文學奇蹟!
只不過,在沉思半晌之後,江海還是對文抄《老人與海》的想法做了否定:
“牛逼歸牛逼,但這本書,還是不合適.”
這原因,倒也簡單——
你見過有人鬥地主上來就直接扔王炸的嗎?
這就好比於,你去參加一場文學交流會,和人比拼各自的創作能力。
對方朝你打出了一本《斗羅大陸》。
這是不是多多少少就有點兒小題大做?
“作家的文學作品,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這才容易讓人信服。”
思來想去,最終江海將目光投向了海明威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被稱之為西方迷惘文學,海明威也因為這部著作,被西方文學界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