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家一家死的也差不多了,童夫人就帶著三個孩子留了下來。不知從何處聽說童家來此是帶了財寶的,一幫匪竟然綁架了童家的大兒子要贖金,童家傾盡家產好不容易湊足了錢,童夫人女流不好出面,就派一路照顧他們的管家去贖人,誰想到管家竟然捲款跑了,那大少爺的屍首就被人吊起在梨林裡。”
譚臨皺了皺眉頭,問道“哪個梨林?後來呢?那管家沒找到嗎?”
“還能是哪個。這大少爺死了一個月後,就在同樣的梨樹上發現了管家的皮。”
譚臨沒明白:“什麼皮?管家也被綁匪殺了嗎?”
“人皮啊,據說管家那張人皮是被活剝下來的,就掛在樹上。那綁匪沒拿到錢卻死了人,窩裡鬧翻了,後來看見管家出了事又害怕,就去官府自首了。這綁匪竟然是鄰居家的十幾歲孩子,綁了童家少爺就關在自己家地窖裡。”
譚臨嘆了口氣:“真是可憐這家子。”
佟暄說:“這事還沒完,據這兩人說,少爺中途跑了一次,怎麼也找不到,後來不知怎麼又給回來了,回來當晚就死在地窖中了。”
“真的嗎?”
“當時的知府根本不相信兩人的話,覺得是脫罪的謊話,這童家少爺也是小二十的人了,又不傻,怎麼可能跑了還回來,兩個少年被斬首了。那管家的案子卻一直沒破,屍骨也沒有找到。不久,童家就開了這餐館。”
譚臨看了看這餐館,“這麼大的事怎麼可能追查不到線索呢?再說童家不是傾其所有湊了贖金嗎,哪還有錢開餐館,他們找到了管家的錢還是?”說著,譚臨做了個殺人的手勢。
佟暄搖搖頭:“那可說不好,只是猜測,這童秉益本就是受冤而死的,孤兒寡母遭此橫禍,這管家忘恩負義,趁人之危,本就為人不齒,況且不久後就是和犬戎的大戰,也就沒人追究了。當年的知府是真找到線索,還是有意為之,那就不知道了。這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府衙中還能找到案卷。”
“我聽說,將軍和這童家關係很好?他家二媳婦是怎麼回事?
佟暄擺擺手,“哪裡,實不相瞞這童秉益和我是同鄉。遇到那種事之後,這童夫人什麼人都不信,大事小事都找官府,沒辦法我也打過幾次交道。童家老大不是死了嗎,這老二是個病秧子,說是不能見太陽,家裡的事就由三女兒管理,三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叫童仁,也是這家店的掌櫃。二媳婦可不是個省油的燈,天天吵,前幾日說是回孃家了。“
“人在孃家嗎?”
“在啊。”
“那我們來這幹什麼?”
佟暄看著譚臨一臉不解,吃口面、吃口菜,再喝口茶,說道:“這童家媳婦剛走,童老夫人就找到我,說是媳婦回家是去做法去了,要他一家的命。”
譚臨聽了不再言語,埋頭吃起來,“這菜味道不錯。”
佟暄笑了,說道:“譚兄,放心,昨日真是個意外。這次不一樣,我們只打探訊息,有了方向就讓簡衛他們來辦理,我出門前還吩咐過,傍晚時分如果我們沒回去,就來接我們。”
譚臨說:“那此事和我們的案子有無關聯?”
佟暄笑道:“吃完我們就去打探。”
作者有話要說:
☆、第 13 章
“二位大人,大駕光臨,真是有失遠迎。”一位穿著綢緞衫的中年男子端著一盤菜走到二人桌前,“將軍,這是小店的私房菜,是家母聽聞將軍駕到,特意下廚做的,請將軍品嚐。”
“這位是童家的三女婿童仁,這位是新上任的知府譚大人。”佟暄介紹道。
“譚大人,久仰久仰。”童仁照例一番客套,“二位大人來此,是遊玩還是辦公啊?”
“童掌櫃訊息靈通,難道沒聽說梨花林的命案嗎?”佟暄問道。
“當然聽說了,那將軍來此是為了。。。”
“你二嫂回來了嗎?”
“回來了回來了。”
“人在何處?”
“在家裡陪老太太呢。”
“前面帶路吧,我們要去見見你二嫂。”佟暄說道。
“可是我二嫂她只是回孃家,我們可是忠厚人家,和命案無關啊。”童仁陪笑道。
“有關無關,我們自會判斷,只是常例問話,佟掌櫃不必緊張,要是覺得在家不方便,在這也行。”佟暄說。
童仁想,家醜不可外揚,店裡還要做生意呢,於是客客氣氣將二人迎進後堂。
童家家宅和店是相通的,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