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在Laze上面執行,卻找不到也解釋不了這種語言。
螢幕上突然跳出來一個提示框:
“There is no data in the history or bank。 Entering Intelligent Analysis。”(“沒有在歷史紀錄或已有資料庫裡找到語言資料,現在進入智慧分析。”)
智慧分析是當時我設計用來應對其他程式語言的功能,即根據現有的程式語言材料分析程式碼。
這個功能我雖然設計過,卻沒有真正用到過,主要是因為我弄的程式語言資料庫太龐大了——為了接下江豐的所有測試程式,我幾乎記錄了所有的程式語言,並寫了一個類似瀏覽器那樣的抓取程式,把它放在網上,時時刻刻抓取最新的資訊。
現在它突然跳出來,連著我的心也“咚”地猛然一跳。
江豐當時幫我的Laze改進的時候,是不是也給這個功能動過刀?
我屏住呼吸等待著,只見計算機平靜了片刻,螢幕上突然以每秒兩到三個位元組的速度開始出現一種奇怪的程式碼。
規律、簡潔、精緻,就像我第一次見到它們一樣。
我的眼一眨不眨地盯著這些還在不斷出現的位元組,心臟愈跳愈快,彷彿下一秒就會從我的喉嚨中蹦出來。
螢幕上的程式碼一行行往下刷,幾分鐘後才停下來,游標在最後一個位元組後面一閃一閃。
最後一句程式碼我推出來過,意思是命令結束。
只是一段全新的解釋性程式碼,不屬於我背過的部分,也不屬於許世昌電腦上的任何一段,計算機在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自己的話,就像英英字典和辭海一樣。
智慧分析成功。
我在這個程式上同江豐一起寫過一個轉換語言的功能,只要解釋出來了,我就能把它轉換成我熟悉的計算機語言,那麼,弄懂這種智慧語言就指日可待了。
我欣喜若狂,無聲地猛敲了幾下桌子,撥出一口氣,慢慢平靜下來,輸入指令:“Exchange it to C Language Programing”(轉換成C語言)。
“Request invalid”(請求無效)。
我皺了皺眉,換了一個請求:“Exchange it to Java”。
“Request invalid”
“Request invalid”
……
無論試多少次、換多少種語言,都不成功,螢幕上永遠是那句冷硬的“Request invalid”。
我似乎又陷入了一個破無可破困境。
可以解釋,卻無法轉換語言,這又是什麼原因?我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