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不過書是誰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那本書裡主要記載了有關農耕、水利、冶煉、納稅等方面的內容。雖然只寥寥數萬字,卻字字真言,讀後讓人深覺受益匪淺。
當然,不用治國的狐狸烏龜鳳凰用不到,拿它贈與需要之人,真真合適。
有良書如此,即使洞房花燭夜又如何?
當晚新郎倌胤禛挑燈夜讀,回過神來,已經深夜,褒姒趴在桌邊睡著了。
胤禛拿了件衣服,輕輕披到褒姒肩上。
那天夜裡好眠之人有二——一是無論何時何地都照睡不誤的甲先生,二是無聊到睡著的褒姒。那天夜裡失眠之人也有二——一是看書看到天明的胤禛,二是一直盯著胤禛深怕別人有啥越舉行為的鳳褚。
甲先生:(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二鳳你水準被再降了被拋棄別說老朽沒提醒你。)
剛逢大婚,胤禛不必上朝。
但皇子事務繁忙,即使新婚也不會黏膩在一起。褒姒以為起碼得過個幾天以後才能碰見胤禛,哪裡知道,晚飯以後又見到他了。
不過,不是找她,是找甲先生。
昨夜胤禛通讀全書以後,有幾處位置不能盡數理解,今兒個是專門來解惑的。
胤禛不像胤禩,他手段冷硬,但面對真?人才——甲先生,禮賢下士這道理還是懂的。
甲先生不知道是對胤禛觀感不壞,還是單純為了刺激鳳褚,真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於此地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是否可行?”
甲先生瞥一眼底圖,點點頭。
“可。”
一連幾天,皆是如此。
閒來無聊褒姒拉出鳳褚去花園閒逛時,發現有女眷投在她身上的眼神不太友善,褒姒方驚覺……
莫不是宮鬥之後又要宅鬥吧?
當下不禁分外尷尬,若她說她與胤禛連手都沒拉過,有人信麼? 手都沒牽過,有人信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裡不比宮裡,宮裡或多或少還有宜妃為她打點,而且在宮裡她身份也是公主,是康熙的子嗣,嬪妃們或多或少會給點面子。但這高牆內院之中,女眷們會把她當作一個‘女人’來看。彼此之間有點競爭也正常。
不過她一不貪圖榮華富貴,二不追求身份地位,三不愛四貝勒胤禛,何苦和這些女子鬥個你死我活?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還完全沒有成就感……一這麼想褒姒就覺得沒勁兒。
於是她採取了最消極的辦法,示弱討好。
胤禛妻妾不算多,嫡福晉是烏喇那拉氏,當褒姒還在宮中時就見過這個女人。烏喇那拉氏容姿端麗,德才兼備,氣量也大,是個好福晉。不過美中不足地就是她身體似乎不太好,所以子嗣不多。
而貝勒府中,子嗣最多的是李氏。李氏是知府李文熚之女,藩邸側福晉。她現在已經產下兩子,分別是弘昐、弘昀,另外還有一個女兒。
子嗣多一般代表著得寵,如果想消災避難,還是少‘惹’這位為妙,褒姒默默在心裡想著。
如何示弱討好?
褒姒採取的辦法也很原始——送禮。但原始的辦法不代表不好,相反,這方法更為直接有效。
按照份額,褒姒依次將禮物包進荷包裡面。她挑選的一般都是大小不大,但價格昂貴製作精緻的首飾。至於一般的小丫鬟們,褒姒就拿銀兩打發了。
這送法,也是有講究的。
若是在給烏喇那拉氏請安的時候送,雖然大家都在很方便,但不免顯得太過聲張,大有替代烏喇那拉氏當家作主的感覺。這送禮不但起不到預想之中的效果,反而會讓人覺得她高調愛顯擺。
相反,若是她一一拜訪,並且把這荷包送出去的話,反而顯得心誠姿態低。
不過即使是這樣,也會碰著不買賬的人。
比方說李氏。
褒姒的禮物都是包在一個繡工精美的小荷包裡面的。李氏收了荷包,笑吟吟問:“妹妹,我可以開啟嗎?”
褒姒點頭答應。
李氏從中取出一支翠金攢花釵,這釵以一顆紅寶石為主,周身鑲著幾顆小紅寶石。寶石色澤通透,熠熠生輝,並被鏤空的金絲包圍住,作工不可說是不精巧。只要一眼,便能讓人知道這釵子價值不菲。
這是褒姒特地從嫁妝中挑出來的一隻。
送禮講的不是堆頭,並不是送的多才是送的好,要細細挑別人喜好之物對了別人胃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