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索性辭了官帶著書仙雲遊去了。此後幾十年也未曾再回來過。
這次返鄉,是毛品豐打定主意隨書仙修煉去之後,想再看看家鄉模樣才來。著許多年因了書仙修為,毛品豐還是青年人的樣子,但終究是凡人,要想長相廝守就只有修道去。
書仙知道他念頭,歡喜得很,卻故意對帶著斗笠的毛品豐道:“你真捨得?這人間繁華,進了山少說百八十年裡是見不到了。”
毛品豐柔柔看著他,道:“你猜猜?長恩不總說,你是神仙,什麼都曉得?”
書仙哼一聲,不理他,眼裡頭明明白白寫著,你這心思還用猜?
毛品豐更覺有趣,指著不遠處兩個人影道:“我這點小肚腸當然瞞不過書仙你,那你再看看,那兩人又是什麼心思?”
書仙抬頭一看,就見一個書生樣貌的青年匆匆走著,身後遠遠的跟著一個做船工打扮的男子,躲躲閃閃的好似在跟蹤那青年。“明眼人都看的出,那男子在跟蹤書生麼,是有什麼壞心思吧。你也做過幾年父母官不管管?”毛品豐淡淡一笑:“那人?不會有什麼壞心思。”看書仙懷疑地瞧他,神秘的向他眨眨眼:“也會有神仙不曉得的事情凡人卻曉得的不是。”書仙看他得意,又細細看那青年書生,忽然笑道:“自然。不過,有些東西可只有神仙才看得出來。”
任再毛品豐怎麼問,他也不肯說,於是被那斯文敗類一下子抱住,又不捨得用力掙扎,只好任他抱著,稍微掙動幾下做做樣子。
毛品豐逗了他一會兒,忽然停下來,將臉埋進他肩窩,輕輕道:“我的小神仙,學生遇見你真是最有福氣的事。這些年偶爾還是不安心,我也是你的福氣麼?”
書仙也靜了下來,淡淡把手環上他脖頸。
誰說不是呢。
作者有話要說:無獎問答,猜猜下一個故事主角是誰?
4
4、老宅 上 。。。
書生橋連線著毛夾裡和張家岸。五六步上,五六步下就從毛姓人家走到章姓住地。不過這些年來往來的人家多了,章家岸也住進了不少外姓人家,以鄰近的毛、李兩姓居多。
李期明一家就是上一代從李巷搬到章家岸的。李家靠河吃河,撐著兩葉小舟往來這一帶水網,為商家迎送貨物為生,偶爾也接幾個走親訪友的鄉人,拿幾枚賞錢。水鄉里自然是水路方便,小小的弄堂馬車都駛不進的。
這一片地方李家混得精熟,就是王老頭家院子裡種有幾棵蔥,李老駝子家有幾口衣櫥也是曉得的,但就有一處地方陌生得緊,李家兩代十一口人從來也不曾靠近,並且只是提起也是要壓低聲音的。
那便是這一脈無名小河拐角處的章家老宅。
章家老宅是什麼時候建起在那小河彎上的,現在是沒人說得清了,反正這一帶的老人家從爺爺嘴裡就聽說,章家是本地的望族,眼睛能看見的地方,總有一半是他們家的,那幢漂亮的大房子是鄉鄰的驕傲,若有人問路,大半會這樣說:“哦,你找章大樹家啊,看見那邊的大宅子沒有,過去三四戶就是啦。”
就是現在,大體還是一樣講的,只是末了總要拿手在口邊一遮,低聲道:“走過那老房子可要小心,繞著走,都說啊那裡有鬼!”
水鄉小地方,家家戶戶都互相認得,外鄉人不多。但今天就叫李期明遇上了一個。早上李巷走了一位老太太,李期明因了同鄉之宜自告奮勇的從五六里地外的西禪寺裡請來和尚唸經。流水席剛吃完,李期明搖著小船一搖三晃的出了水巷,口裡嘟嘟囔囔的哼著小曲,就看見岸邊上有人向他招手。
李期明一抹臉,端上一個笑把船搖過去,向著岸上問:“客官,可是要搭船?”岸上人搖頭,回道:“不,笑聲只是問個路。敢問船家,這裡要去西邊那個開滿杏花的煙渚,是怎麼個走法?”
李期明聞言,定睛往那人身上望了望,只見他一身青布的長衫,頭上一頂書生冠,手裡提著個包袱露出一截筆尾。李期明心知他必是外鄉學生遊學到此,見到水鄉好景緻就想走一走。虧得這些讀書人好興致,傘也沒一頂,還想著什麼杏花。
“客官,這有兩個走法,一個,順著這條路直走,穿過李巷,不幾步就到了;另一個,拐個彎兒到毛夾裡,向南走上書生橋,過了橋走上半里地也就到了。”
那人聞言笑得眼睛彎彎:“書生橋?那小生就走這條路。多謝船家,小生告辭。”
李期明打了個酒嗝,兩眼迷濛的目送那書生離去,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忙大聲喚道:“客官!走那條路可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