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處理了幾件大事,皇帝的那口氣總算嚥下去,這個冬天,逝去!
這位傳奇卻又高手段的皇帝,在位,改革、抵禦外敵,強硬,更是一位勤政之人,就是畫上句號!全國哀悼之後,他也住進自己的陵墓。
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次上演新舊之爭。
龍延炬即位,丞相便是主動請辭,年過五旬的老人本就無意權勢,新帝倒是準了。丞相一職便是被人爭奪起來。
新帝捏了捏自己的眉頭,有些不耐煩,書案上的奏摺高高的堆著,新帝有些浮躁。他得母親去世多年,現在,是三皇子的母親做太後,只是外戚多被連根拔起,她也是在深宮頤養天年罷了。
讓新帝輾轉難眠的便是他手中的一本書,名叫《臣子錄》!這本書現存八本,由古擎天口述,其弟子代筆。不過,其來源十分搞笑,當時古豹對朝堂不感興趣。古擎天為了教會他們應急之道,便是以十分幽默搞笑的語言來描繪朝堂,據說是入木三分,本來是私下的授課,可是因為皇帝當時很不厚道的偷聽,這件事也是被傳來越來越神奇。
但是,卻無人敢透露,原因在於,其大多數為當政者不喜,況涉及宮闈權術,所謂知己知彼,這也是袁靜當時一時遊戲之作,不過被古擎天和已故先皇所不喜,便是隻有少量孤本,先皇把它作為帝王權術的一種放入其中,不過,黛魔是不可能喜歡古擎天的,當然也是不願意接觸一切和他有關的東西,現在……自然在無限制的懊惱和不喜中!
帝王
龍延炬最後還是很優雅的拿起那本書,畢竟,天下是他的,不管他的喜好,只要能幫他坐穩那個位置,他都要學習。哪怕是那個一掌將它打落山崖,最後還要他坐到那個位置的人。
細細的看著序言,龍延炬有些恍惚,他被古擎天丟下去的那年是一個秋天,山水迢迢,楓葉如血的時間,最後真的什麼也不知道了,殺、吃、驚、覺!已然忘記前塵,但是,為什麼、一切還是沒有改變!過程真的不重要,當他學會古豹浣花劍法的時候,當京城一切的一切,當他再少林寺被開解的時候,一切的一切,恍如被人操作,隔生如夢,他一直不明白現在的自己是不是還珍貴著那個魯莽、率性、耿直的豹子,但是,當離開那間小屋,黛魔就真的已然逝去!
‘君者,王也!臣,僕也!民,天下也,人心,社也!古言之:公,民之僕,君者,天下之僕,蓋得之,天下歸一。臣者,僕之僕,乃設地處置,乃得意於朝堂不若得意於民,以僕伺僕,天下乃清,恐,君不喜!所謂臣,君與民同喜之,乃大愛!望三思!’
簡短明朗的話語序之,怪不得不能流傳,絕對是殺頭的大罪,‘民貴君輕’這隻能是皇帝的自謙,如果真的宣傳,只怕是落不到好處。
‘此記乃吾師古擎天所思,長之古逸峰(古豹)所因,只願天下為一,盛世!此言且為之言,不可為之記。’龍延炬看不明白有些咬文嚼字,倒是覺得袁靜破有幾分骨氣。
‘君權,乃大忌,原百家爭鳴,何以獨尊儒?此乃君心,儒以君權為一,愚民,以穩固政權,此有大弊,何不見‘之乎者也’不曾開疆擴土也不利民水利,實則頑固,輕工商,乃不見,農為民之本,水利、作物、農具乃此之根本,現民無意為之,此乃一憾,君不見臣大權帷幄,丞相之於國,何不分權而治,三司六部,互為牽制,此為二憾,內及草莽,鳳之於吾國戰,實則,乃通商之遺,無鹽、茶、絲綢,況,吾國之無有刀、薰香、牛、狗之畜,何以兵戎相見,此乃三憾!’
開篇直接主題,倒是讓人耳目一新,儒家的做大,龍延炬不否認古擎天說言,至於三司六部倒是一個好的提議,通商的問題!這倒是沒人想過。
‘鬥,乃權也!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功乃君之本,其乃權之壓榨,何以外戚做大,實則君之不清,親,於權輕,無子、無母、無父、無兄弟,況,身殘意堅著少,宮闈權術,乃此推波助瀾,何不還其本色,何以男子於此,望慎之。’龍延炬有些不滿,什麼叫取締太監,這是長久以來的規矩,儘管,他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淫亂後宮如何?
‘君不見連理、比翼,何以後宮三千,粉黛全無,三千功名塵與土,吾獨飲一瓢,興旺子孫乃藉口,何以天下唯一王,多為傾軋,何以女子乃臣之權位,實則無心,吾願天下皆攜手同老,舉案齊眉!王乃天下之楷模,何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願心誠!’龍延炬有些被驚悚到,什麼叫一瓢,就是隻有皇後,那如何……就算最後子孫少,可是……這本書一定要燒掉,決計不能流傳,危言聳聽。龍延炬手有些戰慄,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