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頁)
可是大堡礁也依然是島嶼,澳大利亞陸地廣博,可巴布亞紐幾內亞不是,就算人口再少,那也是國家,南下往大堡礁遷徙尋找食物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安靜的生活,即將蕩然無存。
作者有話要說:夜風:嗯就說這一卷結束了要轉到下一卷了
某:↑你熊的。
'正文 現'
說來也是巧合;海洋學家曾經呼籲,大堡礁的神奇美景很快就要蕩然無存,珊瑚礁這種珊瑚蟲造就的奇觀最容易被環境惡化所影響;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增加,會不斷提高海水中的酸性濃度,再美麗的珊瑚礁也會被逐漸溶解,而另外一方面二氧化碳過多造就的氣溫升高,會使珊瑚豔麗的顏色逐漸褪去…偏偏環境惡化在21世紀以來更為嚴重,兩極冰川融化的速度使人憂心忡忡,大堡礁每年又要迎接規模龐大的旅遊團體,末世前就被認為這將是改變生態的不利迴圈。
一旦珊瑚礁大量消失,那麼依附它而生存的無數海洋生物都要遭受滅頂之災。
這種呼籲還沒來得及人盡所知;末世就來臨了。
溫室氣體由什麼東西排放?汽車尾氣?現在所有汽車都是廢鐵了!經歷飛機墜毀、海嘯、瘟疫等種種災難之後,連世界人口都在劇減,這是人類的不幸,但那些灰白色的珊瑚邊緣甚至生出了一截或者一圈鮮豔的顏色。它們在未來就會締造出更壯觀的奇景,大自然並不需要人類去欣賞,地球沒了人類會更好,這是很可怕也很殘酷的現實。
一隻海龜悠哉的從夏意眼前游過去,夏意沒忍住,伸手拍了下那傢伙油光水滑的背殼,果然除了陶瑪斯,沒哪隻海龜會把自己的背變成裝滿海藻貝殼的自助餐檯,這才像是一個輕裝上陣的旅行家——海龜選擇這裡休息,是為了躲避外海的虎鯊,夏意用手臂開一群在月光下不斷用身上花紋反射著刺眼光斑的小魚,浮到海面上。
那是很明顯的界限,環形珊瑚礁之外海浪激湧,而僅僅是五米之隔被珊瑚礁環繞的海域裡就風平浪靜毫無波瀾。
塞壬就躺著那連綿起伏露出海面極高的珊瑚礁上,淡銀色的魚尾稍往□斜垂在水面上,正有一下沒一下的輕輕拍打著海面,他的背後海浪洶湧,不斷有水花從他後面拋灑過來,沾溼頭髮與胸膛,鱗片在月光下閃爍著極美的銀光。
塞壬睜開眼睛看著遊近的夏意。
距離黎明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其實海怪根本就沒有什麼靠譜的作息習慣,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以及不要忘記在海洋中旅行的最大好處,順著洋流的方向邊睡邊趕路毫無壓力。當然對於深海生物來說,白天黑夜有區別嗎?皇帶魚表示它那裡一直都是黑漆漆的。
塞壬在遇到夏意之後,發現人類是很有規律白天清醒晚上休息的,儘管不能理解,不過還是可以適應的。
只不過龍蝦海膽這種好吃的東西都是晚上才能抓到。
這個珊瑚礁環繞出來的海域不大,粗粗算直徑也沒有五十米,可是極美,清澈的海水下時不時就能看見色彩斑斕的魚群。這裡近似全封閉,只有東側一處珊瑚礁的縫隙可以容納巴掌寬的小魚游進來,其餘的海龜也好,包括塞壬與夏意都是爬上珊瑚礁後挪過來的,所以這裡是小型魚類的避風港與天堂。
沒有兇殘的掠奪者,貝殼與海藻也生長得極為旺盛。
這種地形叫潟湖。
一個人如果淹不死,天長日久之後當然會順著身體最佳借力的姿勢來游泳。
夏意的動作在懂游泳的人看來也許並不規律,但十分愜意,完全是隨心所欲的調轉方向,沒有任何阻力,有的時候海水甚至會隨著他的動作一起轉向。
人魚用詭異的眼神看著不遠處的夏意。
夏意是喜歡這裡的,這種情緒太好感受了,
可這個珊瑚礁環繞的潟湖太小,小到簡直像個牢籠,這讓塞壬忍不住幻想這樣的美好未來,有漂亮的魚群與珊瑚,礁石旁邊至少有上百的各種珍珠蚌,若論精心佈置,再沒有自然對這個潟湖更精美奇妙的造就了,待在這裡,夏意也不會被鯊魚與別的大型海洋生物襲擊,塞壬覺得自己可以放心的去遠海尋找食物或者天天帶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回來。
比如千奇百怪的海螺貝殼。
或者顏色絢麗的小魚。
更可以抓一群裂唇魚養在這裡的珊瑚礁縫隙中,所謂禮物收藏品,扔進這小潟湖就好,總有一天,這裡會變成最美有最美味食物的地方。
想吃龍蝦,撈幾隻丟進來就好,反正按它們的個頭是爬不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