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利路都這麼說了,雙親和妲莉雅也不便多問,他們大概可以猜到事情和議會有關,侵略的決策一向都是議會做的,他們全家都是軍人,他們能清楚區分,有些事,「閒雜人等」最好別問。
「葛利路,你呢?你打算去登記伴侶了嗎?」媽媽換了話題,「我聽說最近有人想提案,將登記製做修改,除了電腦選配,另外增加自由意願制,哼!政治!」
提到「政治」,大部分的公民會先「哼」一聲;因為議會是集團政體,常常有人為了提某項法案而反覆辯論,有的拖很久、有的改來改去,一般公民看得霧煞煞,還覺得很煩。
「我也聽說了,謝林,」妲莉雅邊切肉,邊說,「有一群人認為電腦的出錯率太高,他們寧願自己找伴侶。」
「主塔的人的就是這樣,吵來吵去的,還好我跟你爸已經過了登記的年紀,這種事就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妲莉雅不僅為自己切肉,還切給爸爸,爸爸淡定著叉起、淡定地吃。
「不管制度怎麼改,能找到優秀的伴侶才是最重要的,知道嗎,妲莉雅?如果你自己找,能找到比電腦配的更好,那我贊成你自己找。」媽媽看的是結果,對他們這種普通公民來說,議會決策的結果好,就是好,至少他們都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
人類可能會以為母星是個壓抑、集權統治的社會,可能是、可能不是,每個人想法不同,但對大部分的公民來說,主塔那邊老是在更動政策、老是有一大堆提案和審案,吵來吵去,哪有「壓抑」的影子?一個人叫專制,一群人就叫民主,他們覺得自己的社會很自由。
當然,也有事不關己的。
葛利路和爸爸就沒什麼感覺。
他們報效母星、盡忠職守,其他的,他們不會想太多。
吃過飯後,葛利路飛離父母家,打算去市區逛逛,自己好久沒回來了,他想接觸一下新資訊,看看有什麼新發明、新的食物,或現在流行什麼。
但他還沒從父母親的住塔飛到市區,圖爾就收到托里的訊息。
托里……
他就是託托里查「卡珊拉」,才被議會召回,他本來想置之腦後,但托里要求與他會面,並附上座標。
他不用查電子地圖就知道座標地點,因為他常去。
那裡是軍官的狩獵場,壞地。
第一章 塔 06
他不用查電子地圖就知道座標地點,因為他常去。
那裡是軍官的狩獵場,壞地。
5。
天空是陰的,好像快下雨了。
母星經常是這種陰陰冷冷的天氣,葛利路想起沈書枋曾經問他……
『在看什麼?』
『雨。』他回答。
透過窗戶玻璃的反光,沈書枋披著一件襯衫,慵懶地從床上起身,『你們的星球也會下雨?』
他點頭。
『要不要帶把傘回去?』
那是個好建議,他心想。
壞地距離主塔很遠,葛利路得飛越大半顆星球,當天色越來越差,斷垣殘影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就知道快到了。
他降落在托里指定的座標,抬頭,覺得胸口一陣壓迫。
他有股錯覺,自己彷佛降落到地球上了,但不是點亮街燈、鋪著整齊地磚與柏油路、兩人共享一瓶酒,有一個沈書枋在他身邊的地球,而是……彷佛被棄置、被高科技武器洗禮,成為廢墟的地球。
怎麼會這樣?
他以為降落的地方是「塔底」,但將自己在地球的經驗做連結後,這裡竟跟「辦公大樓」內的天井很像;一格一格的是樓梯,一層層的由下往上,曾經是窗戶和玻璃門的地方——他還記得沈書枋推開陽臺落地窗門的模樣,手臂向兩旁展開,姿勢就像優雅的白鶴——留下碎片和金屬窗框。
不同於塔型建築,「辦公大樓」的空間是方形的,宛如天羅地網罩下來,讓他覺得自己來錯地方,這裡的外牆老舊、斑駁、坑坑洞洞,但材質是他在地球隨處可見的——鋼筋水泥。
『為什麼人類要住在方形的格子裡?』他記得自己曾問沈書枋的油頭老闆(馬丁先生),『因為你們用雙腳走路嗎?』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建築,他記得臺北和巴黎的房子就長得不一樣,但基本形式是類似的——方形格子。
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居住地,因為他們有翅膀,從高處進出比較方便,但這裡……母星上為什麼會有地球跟像的建築?
他太久沒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