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有了遊子歸家之念。
其中,俞蓮舟因護送幾個被拐子騙走的孩子歸家,回來的最晚。
他一上山,就見紫霄殿前,俞岱巖正站在一旁看一人舞劍,不由得也駐足觀看。
只見這舞劍的人穿了一身青色緊身短褐,正縱躍騰挪,一柄三尺秋水長劍舞得寒光凜凜,劍鋒過處,捲起四周雪花飛舞,氣勢逼人。
待到一套劍法舞完,收勢而立,法度嚴謹,雖有些剛猛過頭,失了些剛柔相濟的妙處,但依舊不失精彩。
俞蓮舟好武成性,又嫉惡如仇,早年下手頗有狠辣之處,所以見這劍勢凌厲,便有些欣賞,開口讚道:“三弟教的好徒弟,這手劍法可真不俗。”
“二哥你可莫誇他,平日裡就夠膽大包天,自以為本事了得的了,你若是再誇他,指不定闖出什麼大禍來。”
俞岱巖本來板著臉站在一側,此時見自家二哥不由得微微露出一絲笑意,心裡其實對瑤光十分的滿意。
但在古代人看來,無論是對徒弟還是對兒子,都從不應該誇獎,恐助漲其驕傲。有些過分了的長輩,更是一味貶低訓斥,好在武當山上眾人,雖也講究個嚴師出高徒,但若徒弟做的實在是好,還是會給予鼓勵的。
瑤光聽習慣了自家師父對自己的各種打擊,只把這話深入解釋一下就是正確的理解。
若俞三俠說‘我這劣徒’,瑤光就當他在說‘我有一愛徒’;
若俞三俠說‘你這三腳貓功夫還驕傲,出門作死嗎?’,瑤光就理解為‘你這功夫不錯啦,但是出門還差點,還是練好點在出門,師父擔心你被欺負’;
若俞岱巖說他‘如此膽大,整日闖禍’,瑤光就明白了,師父的意思是‘徒弟你不要太大膽子,別闖出一些師父都解決不了的大禍,不過小禍沒問題,師父能解決’。
私下裡,瑤光把這解釋同交情極好的莫聲谷一說,把七俠逗得險些笑厥過去,不停的給瑤光豎大拇指。
所以,此時瑤光見師父說起自己諸多不滿的樣子,也笑呵呵的不以為意,只心裡按照自己的解釋理解了,上前恭恭敬敬的給俞蓮舟行禮,口稱:“瑤光見過二師伯。”
俞蓮舟素來沉默寡言,不愛說話,但對自家人還是極好的,便點點頭,道:“最近功夫大有長進,戒驕戒躁,繼續努力。”
又說了幾句指點的話語,他武功在武當七俠之中當居首位,此時隨口說出幾句指點,讓瑤光也覺得受益匪淺。
俞岱巖和俞蓮舟便一起紫霄殿內走去,兩人肩並肩,一路敘話,瑤光跟在身後,聽他二人提起一些昔年舊事,十分的感興趣。
俞岱巖走了一半,忽覺得山風蕭瑟,便脫了外套,轉身披在瑤光的身上,淡淡道:“你年紀還小,山頂風大,下次習武不可貪涼,多穿一件為好。”
瑤光一怔,忙道:“我不小啦,師父傷勢方愈,還是自己穿著就好,我不覺得冷呢。”
俞岱巖之前癱瘓在床還不怎麼顯,自從傷勢痊癒,早年那份說一不二、強悍剛傲的氣魄又回來了,只一瞪眼,就讓瑤光乖乖的不敢再與他爭論了。
當夜,除五俠失蹤外,七俠重聚,便設一小宴,彼此暢飲,先閒談些各地風光,又議論了一些江湖中事,盡興而散。
瑤光自年幼之時就服侍俞岱巖,一直不離左右,此時,七俠飲宴,本不欲叫弟子侍候,只瑤光跟著俞岱巖在一側斟茶倒酒,大家都看的習慣了,也沒有叫他退下。
待宴席一散,俞三俠卻拎了一罈子酒邊走邊喝,意態甚為豪爽。
瑤光跟在後面,有心勸他少喝,但思及這許多年來,他這師父癱瘓在床,剋制隱忍的實在夠了,如今重新做這‘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行徑,也算一抒胸臆吧!
於是,他只繼續跟在俞岱巖身後,不再阻攔。
俞岱巖飲盡壇中酒,卻似還不足夠,又在院子裡打了一通拳。
武當派內功是越練越厲害的型別,他多年不能動彈,每日裡在床上躺著無聊,便一遍遍的執行內力,如今,內力之高只怕也只有武當現任掌門宋遠橋方才仗著年長才勝他一籌。
故他這一趟拳打起來,不同於瑤光舞劍時的青澀,動時,縱橫開闔!靜時,淵渟嶽峙!一路打來,真個是淋漓酣暢,雄渾剛健。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象步,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剛柔並濟。
待這一套拳法打完,他忽然長嘯一聲,抒盡這五年心中鬱抑!
瑤光在一側觀看,默默記憶,他悟性極好,曾被張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