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便是議事。如今看他旁若無人,時而蹙眉,時而展顏,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林如海察覺到不對時,君祁早已經坐回了炕上。林如海心裡有個主意,可說出來又怕君祁再次拒絕,因此一時拿捏不定。
君祁性子急,一會兒便要回宮了,可沒這麼多時間跟他瞎耗,“你可是有話要說,幾時變得這麼畏首畏尾了,快說了是正經。”
林如海訕笑著說道,“我這不是怕您又不同意嗎。您也說了這人不可靠,不如這揚州,還是讓臣去吧。”
君祁一聽這話便默不作聲,兩個人靜靜的對坐了一陣,他才言道,“這事兒,我回去再想想,回頭再說。今日就這樣吧,我也該回去了。”
林如海聽他的意思,已是有些鬆動了。不過若是太操之過急,恐又惹他猜忌,便不再提這話,將人送到門口,自個兒也回家去了。
御書房裡,君祁疲憊的閉上眼睛,仰靠在龍椅之上。從別院出來,他並沒有回宮,而是去了北郊的御苑。太上皇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君祁聽得分明,那是讓他學乖一些,別整出太大的動靜來。他堂堂一國之君,想要整治吏治不行,調動西北軍防也不行,連後宮臨幸哪位妃嬪也不能自己做主。這樣的皇帝,做著有什麼意思?竟是同當年的太子一樣了。怪不得他的好大哥,當日會鋌而走險,冒天下之大不韙。
今日林如海所言,君祁也在考慮。雖說去年那時候斷然拒絕了林如海的提議,但是經過這一年之後,君祁對江南鹽務已經是勢在必得。他手底下還有幾個可用之才,只是若要對韃靼國謀劃,自然也需要人手。再者京城裡頭可不能少了幾個重臣,江南那邊也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想來想去,竟還是林如海最合適。
開春後,林家上下主子連帶著要跟去江南的奴才,滿滿當當裝了三船,舉家往揚州去了。京城裡的林府原是安樂侯府,當日林如海的父親去世後,聖上感念林家祖上之功,並未將宅子收回,而是直接賜給了林如海。因此林如海此次去揚州,除了帶上一些細軟外,在京城留了兩家奴才看家,其餘的一點未動。這一回,他再也不會讓自己白白丟了性命,定要風風光光的回到京城。
碼頭上,林如海迎風而立,略顯單薄的身影在不甚和煦的春風中更顯飄逸出塵。君祁在遠處看得心中一緊,幾乎覺得他竟像是要羽化登仙了。
林如海跟幾位送行的小輩告別,尤其叮囑瞭如今已在其舅父幫扶下有官職在身的賈璉,告誡他切不可驕奢淫逸,更要多多虛心學習,用功上進才是正理。那賈珠如今學得魔障了,好好的一個人瘦的不成樣子,形容枯槁,那裡像是大家出來的。林如海雖知他聽不進去,仍是勸勉了兩句,好歹盡到心意了。而本也要來的水溶,卻是被他勸下了。早幾日他便將門下的清客們託付於北王府,令北靜王受寵若驚。水溶如今就算沒了他的教導,憑著這一年裡頭所學,倒是多聽聽各家之言更有好處。
待送行之人都被林如海先勸了回去,他又在碼頭留了一會兒,似乎是在等人。只是過了許久,也不見碼頭上有車馬出現。林如海對著河面長嘆一聲,終究是他妄念太深。到底是君臣有別,他早知那人不會來的,何必還特意多耽擱這一會兒呢。
一聲令下,三隻大船的白帆高高揚起,緩緩離開岸邊,順著大河,往南邊駛去。
林如海站在船頭,回望北方,恍惚看到碼頭上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只是船漸行漸遠,他也看不真切那人的模樣。握緊手中那隻扳指,那是三日前君祁親手交給他的,不是賞賜,而是一枚平安符。
前世遺恨,君恩未報,今生可盼願得嘗。
☆、第022章上香
鹽政雖系稅差,但上關國計,下濟民生,因此這巡鹽御史一職更顯出其不凡來。妙的是,這一職務無定品,無一定任期,皆由聖上欽定。只是近年來鹽課兩淮最多,困亦最甚,又有太上皇與皇上的明爭暗奪,是以接連幾任具是一年一換。
林如海有心早日完成所許之承諾,誓要將前世三四年的努力於期年內見成效。這位子,坐久了風險便更大,他如今拖家帶口的,可不能再蹈覆轍了。好在這回上任比前世早了三年,又沒有那位牆頭草再來搗亂,相信必定能夠事半功倍。
及至安頓下來後,揚州知府為首的幾位地方官,並揚州幾大鹽商紛紛送來了請帖,邀請林如海赴宴。有了前世的經驗,這回林如海便不用再費心斟酌,除了揚州知府所謂的接風宴,餘者一概都推拒了。這位楊州知府上任也才半年有餘,正是君祁手下的人。
正在鹽商們人心惶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