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給喝了,胤祥低著頭,眼底閃過一抹精光,隨即又抬起頭來,笑著說道:
“之前下官正與李將軍說起這場與東夷的戰事,聽著李將軍描述當時的戰況,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讓人為之或喜或憂。索性,黃將軍向來是機智勇猛過人,而李將軍自幼得黃將軍的□□,盡得其真傳,而其他將領也是身手不凡的,才能得此大勝。下官聽了之後,真恨不能當時就在場,也好瞻仰一番當時李將軍的風彩。”胤祥似是在想象當時的情景,停頓了一會兒,方才續道:
“想必自是不同凡響的。”
哪吒被胤祥誇得是越發飄飄然起來。
索性,哪吒雖然有些自大狂傲,卻並非是好大喜功之徒,遂笑道:“那東夷人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我到底也還年輕,經驗尚且不足,所以有好幾次差點兒就落入了東夷人所佈下的陷阱中。幸好有我父親幾次三番的搭救我於險境之中,我這才有命立下戰功。”
哪吒沒有把功勞都攬在自己的身上,倒讓胤祥對他高看了一眼,心中也想著對方也不是自己以為的那般不成體統,倒是可以□□得過來。再然後,胤祥一抬眸,看到姜子牙的眼中,同樣有著對哪吒的讚賞,而且顯而易見。
只是,這抹讚賞一瞬即逝,輕易讓人察覺不到罷了。
胤祥愣了一下,對於自己的疑惑,在那一瞬間,有了答案。
姜子牙肯定是自己前世認識的某個人,雖然依然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可是剛才對方的表現讓胤祥看在了眼裡之後,就突然福至心靈,察覺到了不對勁。
至於是哪裡不對勁,那就應該說是姜子牙的態度問題了。
姜子牙下了崑崙山的時候,已經揹負了封神榜的任務。可是他來到朝歌之後,居然還是兢兢業業,盡心盡力的為雍正辦事,這也太奇怪了一點。
固然,雍正對姜子牙確實是很不錯的,對他的態度頗為和善,也一直在重用對方。那時候,胤祥只覺得,四哥對姜子牙這麼好,姜子牙當然不應該背叛四哥,背叛朝歌,背叛大商,進而投奔西伯侯。
可是,當時的胤祥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姜子牙所揹負的關於封神榜的任務。
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人,胤祥在崑崙的時候沒有跟他相處過,所以並不清楚。當他們兩個先後下了崑崙山,在凡間遊歷修煉,最後又進了朝歌,兩人終於又見了面,但是卻又各自開始戴著和善的面具過日子,就越發無法摸清對方的底了。
可是至少,姜子牙不該在一開始就表現對願意對雍正鞠躬盡瘁的模樣,那死而後已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猶豫的表現,以及內心中為了忠誠和天道而掙扎的表現都沒有過,這實在是太詭異了。
還是說,其實姜子牙另有後招?
胤祥覺得應該沒有。
因為胤祥和雍正一直在經營著自己的名聲,所以不會有商王是昏君暴君的名聲傳揚出去。而在這種情況下,西伯侯姬昌卻率先有了異動,已然是落了下乘,反而對名聲有了防礙。
在這種情況下,姜子牙並非沒有手段來力挽狂瀾,可是他竟然還是一直無動於衷不說,反而有種樂見其成的感覺,就越發顯得他這人不同尋常了。
可見姜子牙根本沒有對西伯侯施於援手的心思。
由此可見,姜子牙確確實實的對雍正沒有惡意,那麼他前世很可能同樣對雍正沒有惡意。
但是,又有一個疑問湧上胤祥的心頭。
沒有惡意,就表示姜子牙對四哥其實是心存善意的,那麼他又為什麼不直接向四哥和自己表明身份呢?
既然已經堅定了立場,總該有所表示的,不是嗎?最起碼,他應該不會希望被四哥當成潛在的反賊一樣的防範的。
還是說,其實姜子牙只恢復了一部分關於前世的記憶?
但這同樣也說不通啊。
只有一半的記憶的話,姜子牙也不該把立場表現的那麼堅定,甚至不會不告訴四哥自己的身份啊?
胤祥心中對於姜子牙的疑問,並沒有隨著他的直覺被肯定而解決,反而變得更多了,讓他覺得自己腦袋此記得足有兩個大。
只是,現在在場的不止有姜子牙,還有哪吒。胤祥的眼神閃爍了一陣之後,決定暫時把這些事放在一邊,等到之後再約姜子牙出來密談,遂又轉而把注意放到哪吒的身上,笑著說道:
“李將軍過謙了。而且經驗這回事終歸是要靠積累出來的,況且黃將軍像你這麼大的時候,與你也是差不多的,所以,等著李將軍到黃將軍這般年紀的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