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帝召見軍機大臣的地方,西側的西暖閣內還有三希堂。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兩間為寢室,各設有龍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后居住,西五間為貴妃居住。
在養心殿以北就是西六宮,西六宮為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永壽宮為內建於明永樂年間,起初名為長樂宮,後改為毓德宮,後來又更名為永壽宮。永壽宮為兩進院,前院正殿永壽宮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大殿前後簷安雙交四菱花,殿內高懸乾隆皇帝御筆匾額“令德淑儀”,東壁掛有乾隆的《聖制班姬辭輦贊》,西壁有《班姬辭輦圖》。正殿有東西各有三間配殿。後院的五間正殿東西都有耳房,後院有井亭一座永壽宮為明代妃嬪、清代后妃的居處,孝聖憲皇太后(雍正的皇后)曾居住在永壽宮。翊坤宮原名為萬安宮,為嬪妃的住所。慈禧為貴妃時在此居住。後來她做了太后,但是每逢節日,仍要在此接受妃嬪和大臣們的朝拜。翊坤宮的正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懿恭婉順”。
儲秀宮在西六宮當中是最考究的一座宮殿,當年慈禧剛進宮時就居住在這裡,她當了太后以後,又從長春宮移居儲秀宮,並在此居住了十年。在她五十歲大壽時,耗銀六十多萬兩修繕儲秀宮。儲秀宮宮內的陳設富麗堂皇,傢俱多為紫檀而後花梨木製成,室內還有精雕細刻的象牙龍船、象牙玲瓏塔等物品。儲秀宮的正殿中,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茂修內治”。
啟祥宮為兩進院,有前後院正殿各五間,正殿的東西都有三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配殿,這裡也是嬪妃的住所。長春宮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殿前有一對銅龜、銅鶴,大殿開有隔扇風門,北部設有地屏寶座,上懸“敬修內則”匾。左右有簾帳與偏間相隔。東配殿為綏壽殿,西配殿為承禧殿,它們與轉角廊相連可通各殿,轉角廊的內壁上繪有巨幅壁畫。
鹹福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起初名為壽安宮,後改名為鹹福宮。鹹福宮為兩進院,鹹福宮的正門為琉璃門,名為鹹福門,內有四扇木屏門影壁。前院正殿是鹹福宮,面闊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前簷明間安有四扇門,其餘為檻窗,殿內東牆上懸有乾隆皇帝《聖制婕妤當熊贊》,西牆懸有《婕妤當熊圖》。後院的正殿是同道堂,面闊五間,東西各有三間耳房,室內設落地罩進行隔斷,頂棚為海墁天花。殿內的東間曾藏有古琴,其匾額為“琴德簃”,西室內藏有名畫,其匾額為畫禪室。鹹福宮為后妃的住所,前殿用於行禮和接受朝拜,後殿為寢宮,乾隆死時,嘉慶曾在鹹福宮父守孝。
西六宮西南還有慈寧宮,其北面還有重華宮、漱芳齋、英華殿。
重華宮位於西六宮以北,始建於明代。弘曆(乾隆)在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後,就居住在這裡。重華宮為三進院落,前院正殿為面闊五間的崇敬殿,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開有四扇古錢紋欞花槅扇門,殿內正中懸乾隆為和碩寶親王時親筆書匾額“樂善堂”。中院正殿是面闊五間的重華宮,黃琉璃瓦硬山頂。重華宮左右配殿各為三間,東配殿為“葆中殿”,殿內有“古香齋”額,西配殿是“浴德殿”,殿內有“抑齋”額。後院正殿為翠雲館,翠雲館面闊五間,黃琉璃瓦硬山頂,殿內黑漆描金裝修,東次間為乾隆皇帝即位前讀書的“長春書屋”,正殿兩側有耳房和東西配殿。乾隆曾在此召集大學士、翰林學士在此賜茶宴,做詩聯句。
漱芳齋在重華宮東北,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簷明間安有風門。室內明間和次間被分隔開,東次間乾隆讀書的“靜憩軒”。前殿東西各有三間配殿,與漱芳齋前殿相對的地方還有一個亭式建築的戲臺,它是黃琉璃瓦重簷四角攢尖頂。漱芳齋後殿名為“金昭玉粹”,殿內西側修有亭式一座名為“風雅存”的小戲臺,殿的東側為看戲的地方,其上有額為“高雲情”。乾隆年間,皇帝在每年,自己的生日、太后的生日節、中元節、除夕等節日,常和皇太后在這裡的後殿看戲,並在此給王公大臣賜宴。
英華殿始建於明初,原名為隆禧殿,後來改名為英華殿,這裡是明清兩代皇太后及妃嬪禮佛的地方。英華殿面闊五間,坐北向南,為黃琉璃瓦單簷廡殿頂,正中明間開有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殿內設七座佛龕和佛像。在明清兩代每年的元旦,皇太后和皇后都會來英華殿禮佛,請僧眾來此做佛事。在英華殿的北側,重華宮的西側為建福宮花園,它建於清乾隆年間。建福宮花園坐北朝南,以延春閣為中心,周圍高低錯落散佈有敬勝齋、碧琳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