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曹操頓時覺得好笑,他是真的想不透這個有名的易怒善辯的名士:“汝為清白,誰為汙濁?”
禰衡冷冷的聲音變得平淡,說出的話卻是囂張之極:“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
孔融坐在位上聽著禰衡那麼痛快淋漓的一通大罵,心裡也是頗為欣賞的。但是曹操是什麼人他也是知道了,就怕曹操一時沒忍住就把正平個殺了。於是整理儀容乃從容進諫說:“禰衡罪同胥靡,不足發明王之夢。”
孔融的這番話讓曹操想起自己原先的求賢若渴,若是就這麼殺了禰衡對他名聲不利,賢臣良士恐怕會心寒而走。一番想罷就指著禰衡說:“令汝往荊州為使。如劉表來降,便用汝作公卿。”
正當孔融拉著禰衡想要謝恩的時候大廳之內忽然狂風大氣,直吹得眾人睜不開眼睛。良久之後,廳內回覆平靜眾人卻發現大廳中央倒著一個人,真是剛剛大罵了曹操又被曹操發配的禰衡。
曹操見眾人沒有任何閃失,只有禰衡昏迷不醒。胸中即便有再大的怒火也不便與一個病人計較,揮一揮手叫孔融將禰衡送回家去。人走後,宴席繼續。之後的話題一直圍繞著禰衡展開,談及最多的就是別有風味的邪肆笑容,幻想著在內屋軟榻上會有怎樣的誘惑……
明王之夢
這典故講的是殷高宗武丁與傅說的故事,武丁是位明君,為尋找治國的能臣到處蒐羅賢人,他看中了當時的一個叫“說”的奴隸,而“說”當時正在傅巖(今山西平陸縣以東的聖人澗)這個地方勞改,要讓一個服刑的奴隸走進朝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會遭到王公大臣以及奴隸主們的反對,可“說”的才華讓武丁夢寐思服,他朝思暮想終於有了主意。一天上朝他對大臣們講作夢遇到天神賜給他一位賢人,容貌他還記得,就命人繪像尋找,結果就找到了服刑的“說”,武丁便任命“說”作大臣,輔佐自己治理國家開創了盛世,史稱“武丁中興”。武丁的確是位有大智慧的君主,利用天神託夢堵住了眾臣之口,為“說”進入朝庭掃除了身份的障礙,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思賢若渴。孔融用這樣一個典故狠狠地教育了曹操一把,曹操在他寫的《短歌行》中也表達了他思賢求賢的思想,可在孔融看來,曹操的愛才只不過停留在口頭上,與武丁相比有天壤之別,這也是曹操為何聽了孔融的話感到慚愧而赦免了禰衡的原因。可惜曹操真的不是武丁,他並未真正的從夢中醒來,最終還是沒有放過禰衡。武丁根本沒有作夢,他只是利用夢來實現其清醒的思想,曹操卻從來都在作狂妄自大的夢,所以當遇到比他還狂妄的禰衡時,他就會在夢中殺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繼續
補上
明天我要出門了 我的十一假期已經開始了 十一的時候我會新開一個坑 絕大可能是清水文
我要去見見我的新坑的男主
祝我平安吧
85
85、寧川的怒火 。。。
寧川扛著禰衡在朗逸的法術掩護下,飛速的出了都尉府掠向他們租住的客棧。憤怒中的寧川的速度可謂是越了好幾個臺階,從人群邊上經過都只當是吹過一陣風……
沒錯,現在寧川扛著的才是真的禰衡,在大廳裡的只是朗逸用幻術幻化出來的。這一次禰衡真的是將寧川激怒了……朗逸在心裡默默的搖了搖頭,這還是朗逸第一次看到禰衡如此憤怒的樣子。
這一次不同於他們第一次下山的徵東將軍府的宴會,那一次那三個人都是向著寧川的。禰衡……唉……朗逸在心裡嘆氣。莫不是他和寧川上輩子有仇嗎?總是駁逆寧川的意思。
唉……看來這一次他也是做錯了的,或許本不該攔著寧川的。朗逸在心裡淺淺自責。
寧川一腳踹開房門,直接將禰衡甩在榻上。激烈的碰撞聲響起,伴隨的還有禰衡的痛哼聲。
朗逸看著寧川一臉憤怒好好算賬的架勢以及禰衡一臉挑釁無所謂的摸樣,他識趣的沒有進去更是順便布了一個結界隔斷了屋內與外界的所有聯絡,屋裡的聲音不會吵到外面也不會被外人無端打擾。
做完之後朗逸就閃身去了城郊野外對著石頭練習法術去了。從此之後那裡的石頭就不見了再比拳頭大點的了,附近的村民很是稀奇。久而久之,便有了各式各樣的傳說。
話分兩頭,寧川一路飛奔將禰衡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