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寧川終於吃完了在古代的第一頓飯。唔,這頓飯對寧川來說簡直就是酷刑。飯難吃,“坐”著更難受。
跪坐,曾經是中國最正傳統的坐法,那時就叫“坐”,跪坐與跽坐都是後來的說法。
垂足坐,是胡床(馬紮)特別是椅子傳入中國之後才算是出現的,它們大概是魏晉前後傳入中國的,但一直到初盛唐還是以跪坐為正統,到的後唐坐椅子垂足坐才開始取代之。
在中國傳統禮儀中,怎麼坐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最早的時候,沒有椅子,人們會客的時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張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腳後跟上,這叫跽坐。雖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場合下,必須這樣坐,否則就是失禮。
因席地而坐,坐姿低,為了方便飲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許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幾個支撐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於高桌上,身體的位置及人的視線都不一樣了,很難再看到安裝高足的餐具了,碗、盤、杯等食器都變得玲瓏精巧。
椅子的出現首先衝擊的是當時中國的坐禮。而坐禮的變化,又直接導致諸多社交禮儀的改變。接著椅子還影響到了房屋內部風格。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窗戶的提高,以前人們坐姿低矮,窗戶的位置也相應較矮,以使坐著的人們能看到窗外的風景,椅子的出現使窗戶的位置明顯升高了。
椅子的出現還對房屋內部風格產生了較大影響,傳統的坐禮要求房間的中間儘量要空闊,作為人們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現後,人們就不需要為席地而坐預留太大的空間,傢俱的數量也因此增加起來。
椅子出現前,由於坐姿、案几的低矮,人們圍坐在一桌吃飯很困難,所以,那時一般都是分餐制。聚餐時,人們分別就坐於各自案几的後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飯菜,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鴻門宴中,項羽、項伯東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個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現,奠定了圍坐吃飯的物質基礎,人們逐漸開始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吃飯,直到八仙桌出現,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已成了習俗,分餐制也順應的變成了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國人的心理。在椅子出現之前,人們在正式場合必須跽坐,這種坐姿現在看來是很難受的,現代人恐怕少有堅持這種坐姿半小時以上的。所以,古時候的人們必須經過刻苦訓練,才能適應這種坐姿。孩子們學的第一堂禮儀課就是跽坐,其意義與新兵入伍時訓練軍姿很相似。跽坐的訓練,除了能磨練孩子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修身養性,因為再怎麼訓練,跽坐久了都不舒服,內心就會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訓練更是對自身心性內涵的修煉,從而使內心與坐姿和諧統一,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跽坐,因此,經過跽坐訓練的人們都挺拔幹練的氣質,都有嚴謹堅忍的性格。
(以上取自百度,以及《椅子改變中國》)
作者有話要說:弱弱的說一句,過不了多久,我的存稿就沒了……
可能,會更新的少一點,或者慢一點……選一個吧 TAT
PS:歷經二十輩弟子傳承已近四百年。 這是無極同學提出的 我發現的,沒有想清楚的BUG 呵呵我給改了,加了倆字!
20
20、古代的生活 。。。
作者有話要說:重要提示:歷經二十輩弟子傳承已近四百年。(還沒有到四百年,只有三百八十多年)。
這是無極同學提出的 我發現的,沒有想清楚的BUG。
呵呵我給改了,加了倆字!
寧川抬頭看了看一直陪著他的召雨,心中一陣的感慨。古人真厲害,這麼坐居然不難受。
但是他現在還不知道的是,召雨這份在這個時代根本不算能耐的能耐,是經過刻苦訓練得來的。而且,這是無名養性修身的必修課。這門課,寧川是躲不掉了的……
召雨帶著吃完飯的寧川一路向北來到,一排房子的最中間那間。告知屋中之人後,召雨領了寧川進去。
寧川望進去的第一眼,就覺得新奇和不可思議。不是說,怎樣的讓他吃驚,而是,屋子裡的一切與寧川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哎~現在的電視劇啊,哦,不對,未來的電視劇啊,真會誤導人。他的記憶裡的古代與他親眼所見竟然差別這麼大。
竹製的簾子被撩起後,就看見一位灰袍老者正坐在一張桌子後看書。唔,竹簡!老人面前的桌子高約三十厘米,長有一米五的樣子。桌子上擺放著竹簡,油燈,還有粗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