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林兆“你這想法倒是有點意思,萬一敵人之師多你百倍,你又要怎麼做。”
“我讀史書,書中講吳王伐楚,伍子胥建議他先疲楚後決戰,吳國的兵力分散到各地地方襲擾楚軍,時達六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爾後派主力入楚決戰,大敗楚軍。吳楚兩國兵力相當,這分散的吳軍沒準就要少楚軍百倍。所以我覺得不要慌張,慢慢和敵軍周旋。”
老侯爺聽完也沒表示滿意還是不滿意,繼續問道:“萬一沒有那麼多時間,戰爭哪有一大打上個好幾年的。”
“那就每天派兵騷擾他,把他弄的疲憊不堪,最後主力攻擊一舉滅敵。先滅一個地方立威,爭取些時間再去下一個地方。”
老侯爺笑道:“你當咱們是占人家土地去啊,我在問你尚若你不知道敵方兵力如何,你要怎麼做?”
林兆掩嘴笑道:“那我也故佈疑陣,看誰沉得住氣,最後誰先出手誰就漏了底。大致就猜得到兵力如何了。”
老侯爺把文章扔回林兆案上,問他:“你知道兵家大忌是什麼嗎?”
林兆思索了一會,才說“輕敵。”老侯爺大喝一聲“錯”才緩緩的說到:“是紙上談兵。就是因為它是兵家最大忌,所以也沒有人會派那樣的將領帶兵出征,九成九都防患於未然了。”
好像明白了什麼的林兆:“我剛才說的話不對嗎?”
老侯爺一臉嚴肅,他背過手緩緩的走到牆上貼著的山河圖旁:“我朝最大的敵人就是西夏,他們從出生起就在馬背上混,以草原為家的,你和他打騷擾戰怎麼可能打的過。自古以來,這樣的戰術都是以少勝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你走在草原上跑不過他們,在城裡能棄一城百姓於不顧?”他伸手沿著邊境線一直摸下去,劃過大同、濰城、靜海最後點到了龍城,他說道:“這座城是抗擊西夏最主要的要塞,是死也要守住的地方。我在那呆了二十年,死了無數的兄弟也守了他二十年。”他轉過身來面對林兆:“我只教聰明有天賦的人,你馬馬虎虎還算是個。等你大點就把你送邊關去吧,只有多打打仗才能明白怎麼用兵。”
老侯爺傷感完了,又對著林兆一頓批評,說他不切合實際紙上談兵。最後說的林兆又是端茶又是倒水,把陳熹祭了出去才才解脫出來。
老侯爺就像是第一次見面對他說的,他喜歡聰明聽話的人,順著他就不會有什麼事,當然最主要的是足夠聰明。林兆有點沾沾自喜,果然借鑑偉大領袖的革命方針是很正確的。
林兆在府裡住了半個月,他一天天的掰著手指頭算,這個時候林家應該到任上了。古話說“湖廣熟,天下足。”以林海的清廉,他到任上一定很頭疼。不知道有沒有時間常和他寫信,教他道理了。他正想著,陳夫人身邊的採月就來和他說”林府的信到了,請林大爺去看看。”
林兆進陳夫人的屋裡時,陳夫人正拉著陳熹看些小玩意,見他來了連忙把他招呼到身前遞給他一封信,說是給他的。
林兆連忙拆開,見果真是林海的筆記,到也沒寫什麼重要的事,就是叮囑他好好讀書好好聽話好好辦事。倒是之後陳林氏並黛玉揮揮灑灑寫了好幾頁紙,把他上到讀書做人下到飲食起居都叮囑了一邊,就連每天幾時睡覺都提到了。林兆看的雖然有點無語但是心裡暖暖的,以前天天在一起,也沒覺得家人的可貴,這一分開倒是天天都在想他們。想林海的教導陳林氏的叮嚀黛玉翟兒奶聲奶氣的叫哥哥的聲音。
陳夫人見他看完了也不把信收起來就拿在手裡呆呆的坐著,嘆了一口氣,她心疼林兆平時就算表現的像大人一樣,可他到底是個孩子。小小年紀家人就不在身邊了,他還不像陳熹,這裡是陳熹自己家,什麼不喜歡可以說出來。到了林兆這不喜歡也得變成喜歡了。她笑著招手:“兆哥兒過來,看你姑姑和弟弟妹妹寄來的小東西,說是給你和熹兒看看新鮮。”
林兆聽了陳夫人的聲音,就把信收起來笑著和陳熹一塊去擺弄那些特產去了。
日子過得也快,每天聽老侯爺講講書,練練槍被他喝罵幾句,轉眼就到了秋天。今年八月初七正好是老侯爺七十歲的整生日,滿府一個月前就開始預備了,陳林氏也遠遠的寄來一車賀禮。
作為府上唯二的小孩,林兆卻是不用忙這些的,他和陳熹負責把老爺子逗的開開心心,讓他可千萬別在發脾氣了。
老侯爺生日,宮裡都來了賀禮派了皇子過來參加,京裡凡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也都來了人,陳府能招待那些人的主子算來算去也就忠烈侯一人,哪忙的過來?幸好有幾家世交都派了行了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