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傅眉說完,重又把頭枕在了自己手臂上,一滴淚,滑過鼻樑,落了下來,那淚,凝在桌上,在燈下渾圓閃亮,猶如珍寶。
“仁兒……好在……有你……好在有你……”傅眉說完,便昏昏沉沉地睡去。
而此時,四下裡的鞭炮聲噼裡啪啦驟然響起,子夜已過,歷史又翻過了新的一頁。
注!
1
戴夢熊的詩為:《詩奉傅青主先生》,傅山的詩為《與某令君》。
2
馮溥:明崇禎十二年舉人,清順治三年進士,居翰林十餘年,愛才好賢。
魏象樞:山西省大同府人。順治三年進士,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
3
戴廷栻: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收藏家、反清領袖。山西祁縣人。與傅山同為袁繼鹹門下。其建立的丹楓閣和冒闢疆之水繪園齊名,即是文人聚會勝地,又是反清復明據點。
4
滿洲衣冠滿洲頭……:傅山《八滿詩》
5
王弘撰:明末監生,南京兵部侍郎王之良第五子。明末清初學者,書畫家。博學宏詞科他裝病避考沒有成功,最終還是參加考試了。他在《省耕詩》的試卷上寫下了“素志懷丘壟,不才媿稻粱。”的詩句,最終得旨回籍。(多說一句,顧炎武可以不赴試,是因為在朝中做官的親友幫忙,傅山可以不考試,是因為自己的名聲和馮、魏二人的斡旋,而王沒有什麼根基,想守節也不可得)
6
多爾博: 多鐸第五子。過繼給多爾袞。後因受多爾袞的牽連,順治帝令多爾博歸宗。乾隆四十三年,多爾袞平反,這一枝仍出為睿親王多爾袞後。世代居住在石大人衚衕的原繞餘敏郡王府(也就是端重親王府),因此這個王府也被稱為新睿王府。
7
閻修齡:清詩文家,明亡後隱居。
閻若璩:清初學者,通金石考據。屢試不第之餘,這次博學宏詞也落榜,後參與《大清一統志》編撰。
8
本章大部分都是史實,但關於傅眉被舉薦的事是杜撰的。
但根據《新編傅山年譜》記載,傅眉上京拜會龔鼎孳的人時候,其才學在京引起轟動,傅山得知之後,便立即要求傅眉回鄉,因此,文中這樣杜撰,並非沒有根據。
而且這次進京,對傅眉心態影響極大。
戴廷栻《高士傅壽毛行狀》記載:“十七遭國變,盡費舉子業。……五十外,見所期諸事無成……每見文士談文雲當如何如何,即大笑之曰:‘使我若當國時,當定此等文士。’見道學爭朱陸之學者,曰:‘我若當國時,當定此異同。’……同文同軌同倫之義,夢寐擬之,如風(瘋)狂,如道尋常語。……壽毛敦行好古,負經世制裁,悒悒不得志以終。”
《陽曲縣志?傅壽毛先生傳》記載:“……年五十始棄置一切,唯讀釋典……”
可以看出,傅眉心態和心理的轉變,基本上是從這次上京之後開始的。(按照史料,博學宏詞這年,傅眉剛好五十歲,本文時間經過了壓縮)傅眉最終的短壽,應該也和這次上京不無關係。畢竟平生的才華,找不到用武之地,確實是一種絕大的悲哀。
9
傅山這個名字在清初的象徵意義,可以從顧炎武的外甥徐乾學為劉體仁的《七頌堂文集》所書的序中窺見一斑:“潁川劉公勇先生,天下駿雄秀傑士也……經太原特訪傅青主於松莊,
作者有話要說: 下半章來了,還有三章結文
☆、私念衰翁已白頭
暮春三月。
午後的陽光,透過支起的軒窗,照進了室內。
傅山斜倚在榻上,看著窗外。他臉色很是不好,但唇邊卻掛著淡淡的笑。
昨天,是博學宏詞科的正日子,傅山提前絕粒七日,僵臥床上,奄奄一息。魏象樞親自攜吏部官員一同過訪驗病,見此情景,也只能無奈地搖頭嘆氣,最終只好上奏康熙,傅山因病重,無法參加考試。
傅山躲過了一劫,經過一日一夜的調養,氣色已經好了很多。
“爺爺!爺爺!試題我打聽到了!”蓮寶從外面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口中大呼小叫。
“莫急,穩重些,慢慢說。”傅山柔聲說道。
“試題只有兩道,一個是《璇璣玉衡賦》,四六序,另一個是《省耕詩》,五言排律二十韻。”蓮寶依然是氣都沒喘勻,便一口氣說了出來。
“呵呵……果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