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果真妙計
蘇寒之的半月之休很快結束,想著他反朝後自己也是甚為無聊,反正如今傷也幾乎痊癒,沈弈乾脆也同他一道反了朝,這樣還可以每日早朝在其身後悄悄的望他幾眼。
不同於二人的愜意,二人一上朝便發現皇帝的臉上濃濃的憂愁。
仔細聽群臣與皇上的一番對話,才知原來是之前徵兵所承諾的補償並未發放到位,遭到了百姓的強烈不滿,而之前西南部水災,撥去大量銀兩,且此次大範圍招兵,又要打造兵舍,戰器,戰衣等大量東西,國庫並不充裕。
“皇上,臣以為不如先將銀兩補齊,我們再增加點稅收填補。”
“皇上,臣以為不妥,目前壯丁入武,家中已減少人勞作,若是增加稅收怕是更會激起民憤。”
“不錯,皇上,臣同意魏大人所說,國庫銀兩不能全部發放,日後若是打起仗來,糧草等還需大量準備,必須將銀兩留的充裕。”
“皇上,臣以為不如就強行徵兵,不予給補給,反正國法不得不從。”
“皇上,臣以往此舉更是不妥,如此行之恐失了民心,打仗最重要便是民心所向,萬不能因小失大。”
。。。。。。
群臣仍在七嘴八舌的建議,皇上的眉頭卻是越收越緊。
兵部曹大人終於按捺不住:“皇上,今日已經有兵帶頭退武,簡直是一呼百應,讓我們的軍隊很是動盪不安,臣擔心這樣下去,連原本的兵都不安穩,還望皇上早做定奪。”兵部侍郎吳放上前說道。
皇帝眼睛一眯,自繼位起就發現國庫並不充裕,似乎在先皇臨終前調開一批,卻不知去向,這幾年也大概勉強可支撐,誰知會這麼快遇到戰事。心裡嘆了口氣,看向眾臣:“愛卿們可有何見解?”
“臣以為不如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兵部陳大人此言一出,之前提出強行徵兵的李大人立即響應:“皇上,臣附議,臣認為若是軍隊動亂,吾國便是無戰自亂,何況軍隊必須有嚴明的紀律,不然何為軍命如山。”
“臣贊同李大人所說。”
“臣附議。”
眼見附議之人越來越多,皇上似乎開始有所動搖,之前為幫助徵兵而計劃在民間承諾朝廷一些舉措的蘇寒之終於忍不住站出:“皇上,臣以為不妥。”
難得蘇寒之主動開口,皇上立即問道:“那蘇愛卿如何看?”
“臣以為若是如此,那便是朝廷違信在先,施□在後,這不止會失民心,而是會逼民反。”
蘇寒之的話說的簡單直接,卻一針見血的戳中皇帝最擔心的事,皇上果然一臉凝重的點點頭:“不錯,愛卿說的甚有道理。”
皇帝這無心的一個應許,卻立即引出其餘大臣對蘇寒之的不滿,果然李大人最先按捺不住說道:“我等才疏學淺,不及蘇大人是狀元郎出身,不知蘇大人有何高見呢?”
滿朝群臣無不聽出話裡的挑釁,蘇寒之自是不例外,卻不做任何安撫的說道:“禮部會再加緊趕出計劃,去軍隊中宣揚。”
李大人冷哼一聲:“都是些嘴皮子功夫,能有什麼大的作為。”
董大人也皺著眉說道:“即便有效果,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等計劃做出來,軍內怕是已經動亂了。”
蘇寒之目光一沉,沒有開口。
眼見李大人嘴角一絲得逞的笑,還要再開口,沈弈立即站出:“皇上,臣有個提議。”
“噢?”皇上這才看到重新歸朝的沈弈,“沈愛卿快快說來。”
沈弈瞥了一眼不屑的李大人,開口說道:“臣以為董大人方才的觀點不錯,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臣建議先開國庫發放未到位的安撫金,之後在近期內補足。”
聽到沈弈的肯定,李大人的面容有所緩和,蘇寒之依舊低著頭,看不出臉色有何波動。
皇帝卻是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朕想了想,徵稅並非良策,確實有諸多弊端。”
“皇上,臣還未說完。”沈弈朗朗開口,“臣以為民間眾多富商平日多受朝廷照扶,如今國難於前,是他們為國獻力之時。”
皇帝果然眼前一亮,卻又轉為憂愁的說:“沈愛卿的提議倒是新穎,只是若問富商直接拿了銀兩,會不會失了國家的顏面?”
沈弈繼續說:“皇上,話有百樣說,如若是那銀兩富商自願獻出呢?所以臣以為蘇大人之前的提議並非無道理,這嘴皮子功夫練好了,救的是一個國家的顏面。”
“好,甚好!”皇上頓時大喜,“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