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一人,五十來歲光景,白麵長鬚,正是此間的主人,魏國公趙晞,身後站了十來名武官。廳中擺放了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卻只坐了四個人。楊繼武坐在左首第一,對面是個氣宇軒昂的青年。又有一個胖胖的中年男子,身著堆緞錦袍,手上戴了碧玉扳指,看模樣便是個家資饒富的商人。下首陪坐一人,書生打扮,乃是魏國公趙晞最為倚重的幕僚卜一帆。
楊繼武既說到明祐六年十月的戰事,那卜一帆豈有不知,當下介面道:“楊將軍當年大戰高陽關,一箭射死耶律貴由,名動天下,這一節事蹟大家都是知道的。”停了一停,又笑道:“然則朝野中傳誦,楊將軍在明祐五年冬巧施連環,假以獻城出走換取蕭竣不屠城的允諾,救下了全城黎庶性命,繼而天降奇兵重取定州,將遼軍逐回唐河以北。——這卻是傳聞有誤了。”
楊繼武道:“慚愧!定州失而復得,這等大事如何不能傳到天子耳裡?只是聖上寬仁,竟許我戴罪立功。這等皇恩浩蕩,楊某粉身難報萬一。這些年來保得城池不失,勉力算得功過相抵罷了。”
他說得謙遜,座中諸人卻知其言外之意,當年定州兵敗,乃是皇帝授意替他隱瞞遮掩了過去,如今便知內情,在外卻決不能多口。那魏國公趙晞點頭說道:“楊將軍公忠體國,乃是當今聖上器重的第一員大將。今日在這府裡說的話,只為對付那鬼面怪人,諸位都是心內有成算的人,也不消我多言。”說著便向卜一帆使了個眼色。卜一帆會意,說道:“楊將軍,那人既然討了你允諾去,卻不知要你辦甚麼事?”
楊繼武搖頭道:“自那夜之後,那人再未來過一次。我因這一樁誓願未完,日日等他前來吩咐,實是心焦難安。”
卜一帆道:“楊將軍,下官有一事不明。五年前那怪人究竟用的是何手段,能在一夜間令遼兵退出定州?”
楊繼武嘆道:“此事說來更是汗顏,我這幾年多方打探,竟始終不得其解。據細作言道,那一日蕭竣突然下令班師回朝,軍中上下俱是大惑不解,怨謗叢生,只是蕭竣治軍極嚴,不敢不從。以後遼帝怒責其過,蕭竣也只伏闕認罪,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據我猜想,蕭竣此舉,若不是突如其來的失心瘋,便是受了那怪人脅迫。”眼望空中,似在追憶前事,緩緩道:“我過後思量再三,那人決計不是甚麼鬼怪,而是輕功高明之極,才能不驚動一人進入我營帳。他身手到底如何,我雖不知,但他躲開我那一刀時全不動聲色,想來決非等閒。”
便聽一人介面道:“不錯,這人武功高強,幾到了隨心所欲,無往不利之境地。到這地步,其實稱他一句鬼怪,也……也沒甚麼不對。”
楊繼武聞聲看去,見是對面那個二十來歲的青年,記得先時自通姓名,叫做池彥之,乃是岐山派的掌門。心道:“岐山派這兩年在江湖上聲勢頗盛,這掌門人倒是年輕得很。”說道:“池掌門也見過那人麼?”
池彥之點了點頭,道:“我見到那怪人,乃是四五年前。但若論起緣由,卻還要說到十年前的一件大事。”眾人聽到後一句話,心下俱是一凜。卜一帆脫口道:“十年前……難道便是岐山派南北二宗火併?”
池彥之淡淡一笑,道:“我門裡自相殘殺,讓列位見笑了。” 他年紀雖輕,說話聲音卻甚是低沉。魏國公趙晞道:“難道貴門中這一件變故,竟也與那怪人有關?”
池彥之搖頭道: “那倒不然。是我派中自有不肖之人,令門戶蒙羞罷了。” 岐山派內亂,乃是當年江湖上的一件大事,眾人聽他語意,似要講述內情,不由得精神大振。
果然便聽池彥之道:“我岐山一派自初唐祖師創立以來,便分為南北二宗,輪流執掌門戶。七年前北宗彭師伯過世,便該輪到我師父接任掌門,誰知周師伯的大弟子鄧裴狼子野心,竟然在交接印信之時,暗伏幫手突襲,將我師父害死。我師父座下原有七名弟子,二師兄封玥事先便與那鄧裴勾結,南宗中凡有不服之人,盡皆遭了他二人毒手。我大師兄和三師兄滿門老小都死在他兩人手下,連三歲的孩兒都不曾放過。”
卜一帆點頭道:“當年岐山派兩宗火併,聽說將南宗門人弟子殺了一大半,婦孺皆不得免,原來實有此事。”
池彥之道:“我幾個師兄貪生怕死,竟不顧恩師大仇,將那鄧裴狗賊認作了掌門。我當時年紀幼小,尚不知隱忍一時,以圖來日方長。封玥便要對我下手,幸而四師兄尚顧念舊情,通風報信,我才逃脫了性命。”說到此處,語氣甚是慘痛,停了片刻,方又續道:
“我入門之時,恩師已然垂暮,自幼便是大師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